高濂
观湖上风雨欲来 山阁五六月间,风过生寒,溪云欲起,山色忽阴忽晴,湖光乍开乍合。浓云影日,自过处段段生阴,云走若飞,故开合甚疾。此景静玩,可以忘饥。 注释:五六月间,山阁周围。风过,感觉有凉意。溪云欲起,暗示着暴风雨即将到来。山色忽阴忽晴,湖光乍开乍合,说明天气变化莫测。浓云影日,自过处段段生阴,说明云层厚重,遮住了阳光。云走若飞,故开合甚疾,说明云彩移动迅速。此景静玩,可以忘饥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保叔塔的七律。保叔塔位于浙江杭州城北宝石山上,为浙江省最高灯塔,七级燃灯,周围百盏,星丸错落,辉煌烛天,极目高空,恍自九霄中下。诗人从塔的外形、结构以及周围的景色,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述。 首联“宝石山下看塔灯”,描绘了保叔塔在宝石山脚下的景象。这里用宝石山比喻塔,表达了对保叔塔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通过宝石山的形象,展现了塔的壮丽和威严。 颔联“星丸错落,辉煌烛天”
步山径,野花幽鸟。 山深幽境,真趣颇多。当残春初夏之时,步入林峦,松竹交映。遐观远眺,曲径通幽。野花隐隐生香,而嗅味恬淡,非檀麝之香浓;山禽关关弄舌,而清韵闲雅,非笙簧之声巧。此皆造化机局,娱目悦心,静赏无厌。 译文: 漫步在山间小路上,看到野花在微风中微微摇曳。远处山色空蒙,近处林木葱茏,山间的小路弯弯曲曲,通向深深的山林。野花散发出淡淡的香气,虽然不如檀香、麝香那样浓烈,但是清新自然
湖山过雨,残月烘云,峦霭浮浮,林铺翠湿。浴晴鸥鹭争飞,拂袂荷风荐爽。忽焉长虹贯天,五色炽焰,影落湖波,光彩浮濯。乍骇蛟腾在渊,晃荡上下,水天交映,烁电绝流,射日蒸霞,似夺颓丸晚色。睥睨静观,景趣高远,不觉胸中习气,欲共水天吞吐。 湖山过雨,残月烘云,峦霭浮浮,林铺翠湿。浴晴鸥鹭争飞,拂袂荷风荐爽。 注释: - 湖山过雨:湖上和山上经过了雨水的洗涤。 - 残月烘云:残留的月亮映照在云彩之上。
山晚听轻雷断雨 山楼一枕晚凉,卧醉初足,倚栏长啸,爽豁凝眸。时听南山之阳,殷雷隐隐,树头屋角,鸠快新晴,唤妇声呼部部矣。云含剩雨,犹著数点飘摇,西壁月痕,影落湖波溶漾。四山静寂,兀坐人闲,忽送晚钟,一清俗耳。渔灯万盏,鳞次比来,更换睫间幽览,使我眼触成迷,意触冥契,顿超色境胜地。 注释: 1. 山晚听轻雷断雨:傍晚时分,听着远处传来的雷声和雨声。 2. 山楼一枕晚凉,卧醉初足,倚栏长啸,爽豁凝眸
乘露剖莲雪藕 荷花的果实味道,美好在清晨,夜晚的水气浮在水面上,此时正是最佳的时刻。如果太阳从东方升起,荷花的果实已经变得鲜美,但是美味已经过半。当夜宿在岳王祠旁,湖中生长的莲花最多。早上剖开百个莲房,饱食足味。藕是在水中生长的,所以最好的颜色是绿色,就像西施一样,我怀抱着她的莲藕,激起了我的中山之渴,欣赏这美味真是痛快啊!口之于美食是多么重要呀?况且荷花有中通外直的美德,藕又洁白洁净不受污染
【注释】 初阳台:相传是屈原曾登过的一座楼,在今湖北秭归。春树:春天的树木。 三面绕山:西湖周围有青山环抱。东为城市:杭州城就在湖的东部。春来树色新丰:春天时树上绿意盎然,像新丰(地名)一样美。登台四眺:登上高台上远望。 浅深青碧:青绿色的湖水颜色深浅不一。色态间呈:色彩和姿态交替出现。高下参差:高低不平、参差错落。或冉冉浮烟,或依依带雨:山上的雾气飘动,山脚下的云雾缠绵,就像烟雾和细雨。
【译文】 苏堤横跨虹桥下的东数步,为我建了一座小楼,面对湖南面,名为“山满楼”。我常常出游在楼上,像鸟儿一样栖息在那里,倚着栏杆玩赏堤岸上的杨柳,好像和檐口相接。堤上柳的颜色,从正月上旬开始,柔嫩地摇曳鹅黄;二月时,柳枝娇美地拖曳出鸭绿色,一望无际,最撩人心魄,因此诗中就有“忽见陌头杨柳”的想象。又好像截断雾横烟,隐约万树;斜风挡雨,潇洒长堤。喜爱它分绿影红,终为牵愁惹恨。风流意态,全部进入楼中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三月桃花,苏堤落瓣,因风荡漾,逐水周流: - 解释: 描述的是春天时苏堤上的桃花盛开,花瓣随风飘散的景象。 - 翻译: In the month of March, with peach blossoms in full bloom on Su Ting's embankment. The petals are drifted away by the wind and
【诗句】: 三生石上月,煮泉烹茗时。 清风树影凉,仙都胜境奇。 山头鹤唳起,欲驾去尘栖。 恐此即再生,朝来五浊迷。 【译文】: 三生石上的月亮,煮着泉水和茶的时候。 清风树影,是仙都最神奇的地方。 山头传来鹤的叫声,云从溪上来飘动,我想要骑上仙去,世俗的心被清除了。 恐怕早上离开这里,就是五浊欲界再次出现。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中竺后山与禅僧、诗友共饮茶谈禅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