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冕
这首诗是王安石在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任扬州知州时期所作。王安石于熙宁八年(1075)四月,因“变法”而得罪,被贬为江宁(今南京)司马,次年又徙通州(今四川达州市)。此时他已离开京城多年。诗中描写了他在瓜洲渡口的见闻和感慨。 泊瓜洲二首 其一 落日大江秋,凄凉觉底愁。 逆潮攻败垒,荒树入沙洲。 险固空馀迹,清平且壮游。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经过瓜洲时,看到残阳西下,江水东流,顿生羁旅之恨
【解析】 “行船无十日,守闸滞多时。”是写自己长期在外做官,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纵使心如铁,难忘鬓若丝”是说自己虽能克制自己,但仍然无法抑制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野亭花淡淡,沙岸草离离。日暮闻征雁,令人有所思”,是写诗人在异乡听到大雁的叫声,引起自己的思念之情。 【答案】 译文:我长期在外做官,不能回家,只能在码头上守着闸门,滞留的时间很多。虽然我能克制自己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吊古心何壮,凭高气更雄。 - 注释:凭吊古人,心怀壮志,站在高处,心情更为豪迈。 - 赏析:诗人通过“吊古”和“凭高”两个动作,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敬仰和对现实的感慨。站在高处,诗人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豪情,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古人的壮志豪情。 2. 大风秋野阔,明月故乡同。 - 注释:秋风扫过,大地空旷辽阔;月光下,故乡的景象与眼前相似。 - 赏析
【译文】: 刚刚离开三柳树,又来到下沽亭。客行之路从此去,人心更加不安。关河里孤雁已消失,齐鲁山峦青翠欲滴。处处黄河流经处,我打算从这里过河。 注释: 1. 沽亭(gu): 古代驿站名,在今河北沧州市东南。 2. 三柳树:即三柳桥,位于河北沧州市西南,为古运河重要桥梁之一。 3. 下沽亭:同上。 4. 客路:指旅居他乡的道路。 5. 人情:此处指旅途中遇到的人和事。 6. 关河:指函谷关和黄河
偶书二首·其二 闻鸡何用舞,对酒且高歌。 湖海情如故,风霜老奈何。 相交知己少,入梦好山多。 玩世能成癖,纷纷事已讹。 注释: - 闻鸡何用舞:听到鸡啼声却无需跳舞。这里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心境,即使听到鸡鸣,也无需为之动容,而是选择饮酒高歌。 - 湖海情如故:湖海之间的情感依然如旧。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于那种纯真友情的怀念。 - 风霜老奈何:岁月无情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以及对关键字词的赏析。解答此题要通读全诗,把握其大意,然后结合注释及题目的要求分析作答。“客思无人会”,意思是我漂泊在外,思乡之情只有自己最清楚;“乡情有雁知”意思是我的故乡之情只有鸿雁能明白。 【答案】 晚泊瓜州渡,秋风九月时。 野烟晴漠漠,江树绿离离。 客思无人会,乡情有雁知。 斐才惭李杜,对景亦题诗。 译文:我在瓜州渡过晚秋时节
【注释】 生涯:生活,生计。 归去:回家。 吾家:我的家庭。 敬尊:尊敬。 对母说新诗:向母亲陈述新学的诗歌。 梅竹:指梅花和竹,借代家中的景致。平安否? 先书报我知:请先写信告诉我。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求学期间写给老师文的两首诗作,表达了诗人求学过程中的生活状态、家庭情况以及自己的志向。 第一首:“生涯犹未定,归去勿来迟。”意思是:我的生活还没有确定,回家的时候请不要迟到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掌握和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考生应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与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注释,明确具体的意象,体会其意境特点;然后抓住意象之间的联系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最后根据题目要求,用简洁的文字进行赏析即可。 “怅望倚门久”意思是:我久久地倚着门前,望着远方的家。“怅”,惆怅;“倚”,靠着;“久”,长久,长时间。“月光清满天”,意思是
诗句释义 1 今日放轻舟,令人忆旧游 - 今天乘着轻舟,让人不禁想起过去游玩的时光。"轻舟"指小船,常用来比喻悠闲自在的旅行。 2. 看花穿水竹,沽酒近江楼 - 在水边的竹子间观赏花朵,并在靠近江边的楼阁买酒。这里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和宁静的饮酒场景。 3. 故老论遗俗,相知已白头 - 与年长的老朋友讨论过去的习俗,彼此之间已经白发苍苍。这表达了对友情深厚的珍视和岁月带来的变化。 4.
归来 湖海飘零久,归来依旧贫。 顾无青眼友,喜有白头亲。 篱菊留余色,庭梅奏早春。 溪翁密相访,杯酒接殷勤。 注释: - 湖海飘零久:形容自己在外漂泊的时间很长。 - 归来依旧贫:尽管归来了,但依然贫穷。 - 顾无青眼友:没有知己朋友。 - 喜有白头亲:虽然年岁已大,但很高兴有亲人的陪伴。 - 篱菊留余色:篱笆旁的菊花还在绽放,留下了美丽的颜色。 - 庭梅奏早春:庭院中的梅花在早春时节开始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