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仪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送别诗。下面是对每句诗句的解释: 1. 七轴莲经诵已通,定将何事作家风。 - "七轴莲经"可能是指佛经或佛教文献。“诵已通”表示已经熟读并理解了这些文本。“定将何事作家风”意味着通过学习佛经,你打算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即以佛法为指导去塑造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2. 当知法界重重意,尽在云游步步中。 - “法界”指的是佛教中的宇宙或生命的本质
离别之际,写下这首《告别子通》。诗中的“谢庭兰玉旧闻名,早岁风流接二兄。白璧无瑕尊士望,青云有路蔼乡评。”等句,饱含深情与豪情。 诗句解读: 1. 谢庭兰玉旧闻名:这里的“谢庭兰玉”可能指的是李之仪出身于书香门第或有才学的家庭,而“旧闻名”则意味着这种名声已经广为流传,深入人心。这样的家庭背景为其日后的文学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早岁风流接二兄:这里的“早岁”可能指的是李之仪年轻时
和储子椿竹 何物能令意洒然,阴森常对出檐竿。 排枪立戟谁为况,招月吟风好细看。 几度惊回窗下梦,新来添得雨中寒。 伤心不见东坡老,纵有鹅溪下笔难。 诗词原文: 何物能令意洒然,阴森常对出檐竿。 排枪立戟谁为况,招月吟风好细看。 几度惊回窗下梦,新来添得雨中寒。 伤心不见东坡老,纵有鹅溪下笔难。 注释: 1. 何物能令意洒然:何物能使人的心情变得轻松愉快? 2. 阴森常对出檐竿
题兰皋 万绿交阴别有天,舣舟重到尚依然。 回头白发三千丈,倒指青编二十年。 赏咏未论台阁旧,维持今见子孙贤。 何当□□披陈迹,再把重衾托醉眠。 注释: - 万绿交阴别有天:形容茂盛的树木遮蔽了天空,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 - 舣舟重到:停船再回来的意思。 - 三十年前曾把酒:表示过去曾有饮酒作乐的日子。 - 何当□□披陈迹: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欣赏这些遗迹呢? 赏析:
霜露悲伤老益增,辄凭精意托真乘。 舞花忽报难遭瑞,佳气冥符不尽灯。 薝葡园中纷一色,兜罗世界结千层。 五天应供非虚语,从此云头日日升。 霜露悲伤老益增,即指人因年岁增长而感到的悲伤情绪越来越强烈。辄凭精意托真乘,指诗人凭借自己的精神力量来寄托自己对佛教的信仰。舞花忽报难遭瑞,突然之间,花朵飘落,好像在告诉人们,美好的事物难以再次出现了。佳气冥符不尽灯,形容祥和之气弥漫,好像无尽的灯火
【注释】 1. 济上:古地名,这里指隐居之地。 2. 万虑澄:一切杂念都消除了。 3. 打包僧:即“抱朴子”的别名。抱朴子,是晋代葛洪著的《抱朴子》中的道士。 4. 理性容先契一灯:指佛理、道义等道理的领悟。 5. 丹灶:道士炼丹之炉。 6. 茶瓯:古代盛茶或酒的器具。 7. 客访:指客人来访。 8. 上彻层楼最上层:意在说登至最高处才能领略高处之美。 【赏析】 诗题“济上闲居”
【注释】 次韵东坡所和滕希靖雪浪石诗古律各一其二:次,第二。东坡,苏轼。滕希靖:滕宗谅,字希靖。雪浪石:在苏州虎丘山。 【译文】 平生最大的愿望是结识荆州人,这次乘坐的车子回来,可以接上志同道合的人一同游赏胜景。 异日腾跃时惊骇海面,新诗清新绝伦像槎头。 经常感叹盛事千年相隔,谁想到余辉一朝收回? 只觉得诗歌之源得三昧,眼中再不会有牛的形象。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诗人与滕宗谅同为苏州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个字,押平声韵。下面是对每一行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1句:唐末诗人自一家 - 释义:这是第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唐末诗歌的一种评价,认为当时的诗人都是出自同一个流派或家族。 - 赏析:这句诗通过“唐末”一词,点明了时间背景,同时以“一”来强调诗人的一致性,暗示了当时诗歌的某种风格或主题。 第2句:剪裁风月间莺花 - 释义
《杂挽诗四首》是宋代诗人李之仪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这组作品以缅怀故人和抒发感慨为主题,体现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下面将逐句解析每一首诗的意境及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1. 第一首诗:报地三千箓,年光八十春。 - 报地三千箓:这里的“报地”可能指的是对先祖或土地的祭祀,而“三千箓”则指古代的一种仪式或记录,用以祈求祖先庇佑和平安。 - 年光八十春:这里的“年光”可以理解为岁月
【诗句解读】 1. 闻道华阳客:听到说你是从华阳来的客人。 2. 儒衣谒紫微:身着儒家服饰去拜谒紫微星君。 3. 旧山连药卖:旧时山中种满药材。 4. 孤鹤带云归:孤单的鹤带着云彩归来。 5. 柳市名犹在:柳市镇的名字依然存在。 6. 桃源梦已稀:桃花源的梦想已经变得稀少。 7. 还家见鸥鸟:回到家看见鸥鸟。 8. 应愧背船飞:我该惭愧地离开小船飞翔。 【译文】 听说你从华阳来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