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光墀
【诗句】 入学后父死又出门,有友二人到省,有阿叔。 可怜辛苦半生,才博青衿,遽然失怙,才居优等,竟尔登仙。 况异域他乡,山遥水远,想风波恶甚,纵魂魄归来,未免对老母妻儿而饮泣; 犹幸因依两得,甫辞湘渚,已托良朋,甫至珠江,又逢季父,虽有羁垣客馆,影只形单,念亲旧伤多,即幽冥隔断,尚期佑深恩古谊以前程。 【译文】 自从入学以后,父亲去世了我又离家出走,有二位朋友到了京城。我的父亲是个可怜的人
【注释】 挽:挽留。同姓:即同宗。 渺难真:渺茫难测。 将信将疑:半信半疑。 生死:生与死。 直道:径直,直接地。说:解释。 招魂:古代传说中为死者招魂的祭祀活动。何许:何处。 山水:山水。 钓游:指钓鱼和游览。须记作儿时:一定要记住这是小时候的事情。 【赏析】 《挽同姓》是一首悼亡诗,表达了诗人对亡妻深深的怀念之情。全诗以“挽”字起头,紧扣题意,抒发了作者对亡妻的思念之深。 首句“问讯渺难真
【诗词】 挽侄 噩梦已成真,叹此日羊石升沉,两泪苦含沧海碧; 旅魂应未散,痛今兹狐丘首正,一棺孤瘗远山青。 【注释】 噩梦:比喻不如意的事情。已:已经。升沉:指世事的得失变化。 旅魂:指在外为官的人的灵魂。羊石:指晋羊欣,曾任尚书令,后因被诬告而遭杀害。首:指王献之,曾任中书令,也是因被诬谋反而被杀。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自己的侄儿
这首诗是郭鉴秋先生为他父亲写的挽诗,他在诗中描述了父亲的病情和家庭情况。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 第一句: “挽郭鉴秋先生,切其父在堂、子幼。” - 注释: “挽郭鉴秋先生”表明这是一首哀悼之诗,由其子所写,旨在悼念已故的父亲。“切其父在堂、子幼”意味着他的父亲健在,而他的儿子尚小。这反映了诗人对父亲的怀念和对儿子成长的关注。 第二句: “一疾竟无医,可怜卅载青灯,笔底谋生长碌碌。”
解析: 1 第一句: "蛾术愧难精" - 这一句描述了作者对自己技艺感到羞愧,难以精通。这里的“蛾术”可能指的是某种特定的技能或知识,而“愧难精”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的不足和对精通的追求。 2. 第二句: "敢许生徒来面北" - 此句表明作者愿意接受学生来北方(可能是在描述学习的环境或者地理位置)进行面对面的教导。这里的“生徒”指的是学生,而“面北”可能表示一种教学或学习的方式
门人挽先生 遽尔颓山,梦坐两楹呼弟子; 未能筑室,心丧三载答先生。 注释: 门人:指学生或门徒。挽:拉住,挽留。 遽尔:突然地。颓山:形容山倒塌了。 梦坐两楹:梦中坐在房屋的两楹之间。 呼弟子:呼唤门生。 未能筑室:没有能够建立自己的住所。 心丧三载:内心悲伤,已经三年了。 赏析: 《门人挽先生》是宋代诗人方岳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写门人在梦中挽留老师的场景,表达了他对老师的深深怀念和尊敬之情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书室联”:这通常指的是书房中的对联,是对书房环境的描绘。 2. “教学有相长之称”:这句话的意思是教学和学习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 3. “愿诸君共事切磋”:这里的“共事切磋”意味着希望学生们可以一起讨论、研究和交流学问。 4. “当思聚首同堂”:这里强调了集体学习和讨论的重要性,应该珍惜这样的学习环境。 5. “此缘非浅”:表示这些学问和知识是非常宝贵的。
孙捐监生,又孙入学门联年四十以前,艰苦备尝,幸后起赞襄,于今聊吐辛酸气; 礼三千之内,仪文繁叙,当事忙酬酢,奚敢稍疏敬慎心。 注释: 1. 年四十以前,艰苦备尝:指四十岁之前的岁月里,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 2. 幸后起赞襄:庆幸有后来的人帮助和支持。 3. 于今聊吐辛酸气:如今才有机会吐露心中的辛酸。 4. 礼三千之内:指古代的礼仪规定,三千之内指的是宫廷之内。 5. 仪文繁叙
【注释】 出岫(xiù):指从山峰上飞出来,形容高才超众。 “坐看”:意为静观其变。 “诸君”,指同道之人。 【译文】 你无意教我做学问 你出山本无心,却能静观闲云 我读书是求得真知,敢说能化时雨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朋友的一封信,表达了他对朋友的劝勉和期望。他希望朋友在学术上有所成就,能教书育人,为社会做出贡献。同时,他也鼓励朋友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不要盲从他人的观点和做法
注释: 宜尔室家,桐制丝琴重谱调:你们的家庭和睦美好,用桐木制作的琴瑟重新编曲演奏。 徙以孙子,兰蕤玉砌早闻馨:你们子孙昌盛,像兰花一样芬芳,如玉砌般高贵。 赏析: 这是一首祝贺新婚之喜的七言诗。首句“宜尔室家”是说你们家庭和睦美好;第二句“桐制丝琴重谱调”则是说你们用桐木制作了琴瑟,重新编排了乐曲演奏。这两句诗都描绘了一个和谐美满、充满音乐氛围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新人的祝福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