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
``` 送天台陈庭学序(节选)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塘、滟滪之虞。跨马行,则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注释: 1. 西南:指四川省。 2.
【注释】 吴起:战国时期卫国人,著名军事家。守信:守信用。诺:许诺。期:约定的日期。食:吃饭。故人:老朋友。暮:黄昏。不食:不吃。欲服三军:想使军队信服。 【译文】 吴起在魏国做官,他的朋友请他吃顿饭,吴起说:“等我回来再吃。”等朋友回来了,吴起才去吃饭,朋友到晚上没有来,吴起饿着肚子等着他的朋友。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朋友,朋友来了才一起吃早饭。吴起不吃早饭等着朋友,是怕朋友不守信用
这首诗讲述了申屠敦得到一个汉鼎,后来鲁生看到并认为它是真品,于是让金匠铸造了它。然而,经过三年的淬炼和土壤侵蚀,铜质已经发生了变化,与敦所持有的鼎相差无几。有一天,鲁生拿着这个鼎献给权贵们,权贵们非常喜欢并把它放在宴席上玩弄。敦偶然坐在旁边,知道这一定是鲁生制作的,但他却不承认。权贵们请他来看,他沉默不语。然后他感叹:“我现在才知道权势足以改变是非。”龙门子听说后笑说:“敦怎么这么晚才认识到呢
诗句 1. 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馀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 - “虽然”:表示转折,引出下文的议论。 - “长江发源岷山”:指长江发源于岷山。 - “委蛇七千馀里而始入海”:形容长江蜿蜒曲折地流经七千余里才流入大海。 - “白涌碧翻”:形容长江水波白色涌动,水面泛起绿色波浪。 - “六朝之时”:指东晋至南朝宋、齐、梁
这首诗是关于南京(即金陵)的,作者描述了他对于南京作为帝王之州的看法。他认为,自六朝到南唐,南京都是偏安一隅的地方,没有能够与山川之王气相匹配。直到他定都于南京,南京才开始能够匹配。因此,他的声教所及,覆盖了北方和南方;他的精神庄重清明,与天地同体。虽然皇帝偶尔会游玩,但这也可以为后世的皇帝提供一种参考。 作者看到了万象森列的景象,千载的秘密一下子被揭露出来。这难道不是天造地设
【注释】 1. 长庚:指太白金星。天之章:天经地义的篇章,这里指李白的诗作。精英:指才华出众的人。下化为酒狂:指李白嗜酒如命。 2. 匡庐山:位于江西星子县西北。五老峰:在匡庐南面,为庐山五老峰之一,因形似五老而得名。森:众多的样子。张:展开。银河万丈:形容瀑布高耸入云。 3. 下马:李白曾自称“青莲居士”,故称其诗为《题李太白观瀑布图》。傲睨:傲慢地注视着。立欲僵:站立得像要倒下一样。耸肩袖手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并分析诗歌情感、语言特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同时要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经历、诗词原文和相关的历史背景等进行分析,才能进行具体的题目赏析。 本诗的标题是“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属于《杂曲歌辞》旧题。这首诗以诗人自己的身份来写,抒发了作者仕途失意、穷困潦倒的痛苦心情,反映了封建时代知识分子所共有的苦闷彷徨
这首诗是送陈彦正教授之官富州的诗,表达了对陈教授的赞美和对他的期望。全诗共八句,每句都有注释,赏析部分则从内容、情感和艺术技巧三个方面进行展开。 诗句解析: 1. “我怀深袅君,灿烂双碧目。” —— 表达了诗人对陈教授深深的敬仰之情。“深袅君”形容诗人对陈教授的深厚感情,“灿烂双碧目”则描绘了陈教授明亮而智慧的眼神。 2. “骑麟执春秋,从头细谳鞫。” —— 描述了陈教授学识渊博
【译文】 我送陈彦正教授赴官富州。去向神泄山,依岩缚茅屋。拄颊数冥鸿,撷芳食群鹿。终然薜罗衣,莫蔽锦绣服。石门碧作山,怒泻千丈瀑。嵬眼与澒耳,雄特类岳渎。子尝往其中,坐候碧桃熟。柯峰与严濑,天下号奇瞩。星河羊裘轩,黑白纹楸局。或追隐者操,或授真人箓。嗒然竟忘归,不记南浦舳。龙兴大江西,丰城乃支属。郁葱君子林,中藏万鸿鹄。子今挟书行,有志当灌沃。英英我杞梓,芄芄我棫朴。菁菁我台莱,一一思乐育
【注释】: 1. 琴操(qǐnɡcāo):古代的一种乐府歌辞,多以叙事、描写为主。2. 东海:这里指大海。3. 猛噬如虎:凶猛地吃人如虎。4. 我民之忧:我百姓们的忧虑。5. 纵不我与(wò):即使我不攻击他们,也是他们祸害百姓。6. 非血之呕(yǎozhī)曷明心赤:如果不吐血,又怎能明白自己的赤诚之心。7. 泱泱大风:浩浩荡荡的大风。8. 沉沉寒泉:深深的寒冷泉水。9. 舍旃:放弃进攻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