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
泰定初,德王执法西御史台,弼造书数千言,袖谒之。阍卒不为通,弼曰:“若不知关中邓伯翊耶?”连击踣数人,声闻于王。王令隶人捽入,欲鞭之。弼盛气曰:“公奈何不礼壮士?今天下虽号无事,东海岛夷,尚未臣顺,间者驾海舰,互市于鄞,即不满所欲,出火刀斫柱,杀伤我中国民。诸将军控弦引矢,追至大洋,且战且却,其亏国体为已甚。西南诸蛮,虽曰称臣奉贡,乘黄屋左纛,称制与中国等,尤志士所同愤。诚得如弼者一二辈
诗句:临川郡城之南有五峰,巍然耸起,如青芙蕖,鲜靓可爱。其青云第一峰,雉堞实绕乎峰上,旁支曼衍,蛇幡磬折。 译文:临川郡城的南部有五座山峰,高耸入云,犹如青莲盛开般美丽动人。其中最高的一座山,被层层城墙围绕,周围建筑错落有致,如同蛇形的旗帜在风中摇曳。沿着城市向西直行,可以看到罗家山的壮丽景象,大姓许氏家族世代居住于此,其居住的地方四周环绕着肥沃的土地。 注释:临川郡城:指临川郡的城市地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秦士录》。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王上章荐诸天子 - 指唐朝时期,有大臣向皇帝推荐某位官员。 2. 会丞相与王有隙 - 指王和宰相之间有矛盾或不和。 3. 格其事不下 - 阻止了此事的发生,未能实现。 4. 弼环视四体 - 指王维(字摩诘)环顾自己四周的身体。 5. 叹曰 - 表示叹息。 6. “天生一具铜筋铁肋” - 比喻人的身体强健有力
这首诗名为《看松庵记》,由宋代诗人林升所作。以下是逐句的解释: 1. 龙泉多大山,其西南一百馀里,诸山尤深,有四旁奋起而中窊下者,状类箕筐,人因号之为匡山。 - 龙泉拥有大山,它的西南面有一百余里,周围的山更加深邃。其中有四边高耸而起,中间低矮的山峰,形状类似箕筐,因此人们称它为匡山。 2. 山多髯松,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 - 山上有很多长着胡须的松树,放眼望去,它们仿佛进入了青云之中
环翠亭记 陈闻先生有言:此亭之建,不可无以示后人。于是与仲孚同至词林,请予为之记。 呜呼!古人有题名园者,言亭榭之兴废,可以占时之盛衰。余初颇疑之,今观仲孚之言,似非妄言也。往昔中军出入于兵车蹂践之间,日夜警惕,虽身躯不能自保。如今得以安居耕读,崇尚文墨诗书。而在闲暇之余,恰可观赏自然之美,岂是偶然?盖因帝力如天,拨乱反正,平定四海,致太平已逾十馀年。观仲孚熙怡以乐其生,则江右诸郡可知
【注释】 濂家:作者自称。青萝山,即今江西省大余县境内之罗山。阳:南面。戟:古代兵器,横刃。度:大概、估计之意。君所居:指作者住处。无大相远:没有多大距离。第:但。慨然兴怀:感慨而有所思。栖栖(qī qī)于道路中:形容奔波忙碌的样子。采黄精、茯苓:采药的隐语。烹:烧煮。洞云间:深山云雾之间。匡山:在江西大余县西北。灵:神佑。迟君久:希望你早归。【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归隐后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越歌八首(约杨推官同赋) 其一 劝郎莫食鉴湖鱼,劝郎莫弃别时衣。 湖中鲤鱼好寄信,别时衣有万条丝。 - 注释:在这首诗中,宋濂劝告其友人杨推官不要食用鉴湖的鱼,也不要让朋友穿上离别的衣服。他提到湖中的鲤鱼可以作为信息传递,而那些离别的衣服里藏着深深的思念。 - 赏析:此诗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对杨推官的深情与不舍。用“湖中鲤鱼”“万条丝”等意象传达了对杨推官的牵挂和希望他能记住这段友情的深情
诗句 1. 予甚自愧:我感到非常惭愧。 2. 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 3. 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 4. 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5.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 6. 庭学其试归而求焉。 7. 苟有所得
诗句 1. 予甚自愧:我深感惭愧。 2. 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当我年少的时候,曾经有志向去周游世界。 3. 顾以学未成而不暇:但是因为学业没有完成而不能有时间。 4. 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等年纪长大可以外出时,但四处战乱使得无处可去。 5. 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直到现在皇上兴起,海内安定,四海归一,而我的年龄却越来越大了! 6.
送天台陈庭学序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而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塘、滟滪之虞。跨马行,则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所以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四川的描绘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