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卫
高阳台·冰如导游西湖赋此 风叶书窗,霜藤绣壁,萧疏近水人家。初日钩帘,遥青恰映檐牙。湖山已似曾相识,况旧游人倚平沙。最勾留、泉冷风篁,石醉烟霞。 注释:风吹动树叶,仿佛在窗户上写字,霜打的藤蔓犹如锦绣般地挂在墙壁上,显得十分萧疏。靠近水边的人家,风景清幽而宁静。初升的太阳透过窗帘,将阳光投射到屋檐上,形成美丽的光影。湖光和山影倒映在水面上,与堤岸上的芳草相映成趣,让人感到熟悉而又亲切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的苏轼。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 雪偃苍松如画里。一寸山河、一寸伤心地。浪啮岩根危欲坠,海风吹水都成泪。 译文: 雪花覆盖着苍松,就像一幅画中的景象。一丝丝的河流和山峦,都在我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伤痛。海浪冲击着岩石的根部,仿佛要把它摇下来,海水被风一吹就化成了泪水。 夜涉冰澌寻故垒。冷月荒荒、照出当年事。蒿冢老狐魂亦死,髑髅奋击酸风起。 译文: 夜晚我踏上结了冰的路
高阳台 · 福州留别方曾诸姊弟,且申相见之约 澹月流波,明霞浴水,钓丝微漾风前。水远天垂,遥怜远树如阡。归心已逐征颿去,怎离魂、转更凄然。最难忘,话雨灯阴,听水栏边。 注释: 1. 澹月流波:淡月如水般流动,水面上泛着微微的波纹。 2. 明霞浴水:天空中明亮的云霞映照在水面上,如同仙女洗浴一般。 3. 钓丝微漾风前:钓鱼人轻轻摆动鱼钩,随风飘动。 4. 水远天垂:远方的水天相接,仿佛天地相连
八声甘州 才轻雷送雨便萧然,晚凉满人间。看疏林风澹,平原暝合,远水烟涵。是处鸣鸠相和,底事语关关。罨画西山里,蓑袂人闲。 梦里游踪曾记,试临流照影,绿上眉弯。笑遥岑沉醉,依约亸云鬟。轻飔微飐枝头露,似桃波靧面欲生寒。归来后,一钩新月,初上阑干。 注释: 1. 才轻雷送雨便萧然:才刚听到雷声,雨就下来了,显得格外凄凉。2. 晚凉满人间:傍晚的凉爽气氛弥漫在人间。3. 看疏林风澹
诗句: - "泠然风善,忽吹来、人在广寒深处。应是仙峰天外秀,不受人间尘土。四远微茫,一筇缥缈,白了山中路。披烟下望,青青鬟黛无数。" - "还笑初试荷衣,又吟柳絮,万象更如许。石磴幽花神自峭,惯与长松为侣。孤屿如樽,明湖似盏,好把酡颜驻。酒醒夜白,寒云枕下来去。" 译文: 泠泠的风吹过来,仿佛吹到了深不可测的广寒宫里。应该是神仙居住的山峰,远离尘世,不受人间尘埃的污染。四周景象模糊不清
诗句释义 1 江树暮鸦翻,千里漫漫。 江边的树木在夕阳下显得有些萧瑟,远处的景色显得遥远而漫长。 2. 斜阳如在有无间。 斜挂的太阳仿佛在天空和地面之间游移,既看得见又看不见。 3. 临水也知颜色好,只是将残。 站在水边的人看到水面反射的阳光,虽然美景依然,但知道时间已经不多了。 4. 秋色陌头寒,幽思无端。 秋天的色彩让整个田野显得寒冷,内心涌起一种无法言说的思绪。 5.
念奴娇•偕冰如泛舟长江中流赋此 飘飖一叶,看山容如枕,波痕如簟。谁道长江千里直,尽入襟头舒卷。暮霭初收,月华新浴,风定波微剪。翛然携手,云帆与意俱远。 注释: 1. 飘飖(piāo yōu):形容风摇动的样子。 2. 看山容如枕:形容山的形状像枕头一样。 3. 波痕如簟:形容波浪的痕迹像席子一样。 4. 谁道:谁说? 5. 长江千:指长江的水流非常宽广。 6. 尽入襟头:全部进入衣服里。 7.
【解析】 本诗共8句,内容上由写景到抒情,最后以议论作结。“茫茫原野”以下四句是全诗的写景部分,描绘了一幅郊行所见之景:“春深夏浅”点出季节,“芳菲满目”点明了郊行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五、六两句承上文“芳菲满目”,进一步描写景物。“蓄得新亭千斛泪,不向风前枨触”,这是说诗人在欣赏风景时,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渲碧波恬”,“浮青峰软”,写出了郊行所见的景致,色彩鲜明,生动传神
注释: 雨横风狂朝复暮。入夜清光,耿耿还如故。抱得月明无可语,念他憔悴风和雨。 解释: 1. 雨水横飞狂风肆虐,早晨又到了傍晚。 2. 入夜后,月光依旧明亮,但耿耿的光亮似乎已经消失。 3. 抱着明亮的月亮却无法与她说话,只能思念她憔悴的身影被风雨吹打。 4. 在天际游丝无固定处,几次飞来又飞去,不知是何事情深深愁苦也嫉妒。 5. 忧愁的丝线永远缠绕着情感的丝线。 赏析: 这首词以“蝶恋花”为题
【注释】 春风桃李:春风使桃花李花开得繁茂。 比梅花时节、多些芳绿:比喻春天比冬天更加美丽。 川原:指大地或山川。 舒窈窕:舒展优美的样子。 山邱华屋:指高大的山丘上建着华丽房屋。 草露含滋:指花草上的露珠滋润了花草的生长。 林烟散晕:指树林里的烟雾弥漫。 玉阑干外:指在栏杆外面。 柳丝初袅晴旭:指柳树的枝叶随风摇曳,好像被晨光映照一样。 穷巷牛羊:指在小巷里放牧的牛羊。 画堂燕雀,各自寻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