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舜钦
杭州巽亭 公自登临辟草莱,赫然危构压崔嵬。 凉翻帘幌潮声过,清入琴尊雨气来。 畴昔江山何处好,生平怀抱此中开。 东南地本多幽胜,此向东南特壮哉。 注释: ①公自登临:您自己登上了这个地方。 ②辟草莱:铲除草木。 ③岿然:高大的样子。 ④檐:屋檐。 ⑤凉翻、清入:清凉之感弥漫四溢。 ⑥畴昔:从前。 ⑦平生:一生,指过去。 ⑧开:敞开。 ⑨东南:这里指南方,指杭州一带。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这是一首咏怀诗,全篇写景,寓情于景,融情于景。首联写大禹寺的地理位置和环境。颔联写大禹寺的殿堂楼阁,北临鉴湖;松筠东去,进入稽山;颈联写诗人在此游览的情景。尾联抒发了诗人厌名宦而向往闲适生活的情怀。“我”是作者自称。 【答案】 译文: 大禹寺坐落在尽端,群峰环绕,水石参差。殿阁北向俯视鉴湖,松筠东望直入稽山。岩石上的鸟儿自由自在地上下飞翔,溪云也时隐时现
【诗句释义】 1. 留题樊川李长官庄:在樊川李长官的庄园上留题。樊川,指洛阳附近的樊川。李长官,即李绅。 2. 社曲东边风物幽,我来系马独淹留:社曲,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渭城”,此处应指长安附近。 3. 门前翠影山无数,竹下寒声水乱流:门前,指的是李长官的庄园前。门两边有竹子,所以门前有竹子的影子
【译文】 曾收柱后冠嫉恶,今未复荣班淹沦。 青云失路初心远,白雪盈簪壮志闲。 厩马尚嘶骢奋迅,箧衣犹曝绣斓斑。 风流县尹多才思,时寄篇章与解颜。 【注释】 次韵和师黯寄王耿端公:这是一首和诗,是作者应和师黯的《次韵和师黯寄王耿端公》的诗。师黯:生平不详。王耿端公:即王端公,字子端,唐玄宗开元末年进士及第,曾任殿中侍御史、尚书郎等职,因事被贬为道州刺史。此诗当作于天宝年间。 嫉恶曾收柱后冠
秀州城外九里有竹树小桥,我与友人解晦叔在此饮别已十八年。 当年共醉此桥边,道旧狂歌至暮天。 得句旋题新竹上,移舟还傍乱花前。 君埋尘土骨应化,我逐风波心欲燃。 落日长号感人事,沙头寂寞上渔船。 注释: 1. 竹树小桥:指小桥边的竹树。 2. 解生:解晦叔的字。 3. 今过之:今天经过这里。 4. 景物依然:景物依旧。 5. 而解生已亡:但是解生已经去世,无法再相见。 6. 悲叹不足复成诗
【注释】 过苏州:从苏州经过,泛指游历江南。盘门:位于江苏苏州西南,是吴中门户。萧萧:形容雨声。绿杨白鹭:绿树和水鸟。自得:自己感到满足。羁苦:受困于世俗的烦恼。 【赏析】 《过苏州》,是宋代诗人陆游在游览苏州时所做。此诗首联描写了苏州的风物景色,颔联写景抒情,颈联议论,尾联抒发感慨。 “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首联描绘的是苏州城关东面盘门一带,天气晴朗、风景秀丽的景象。诗人站在盘门上
夏中 院僻帘深昼景虚,轻风时见动竿乌。池中绿满鱼留子,庭下阴多燕引雏。雨后看儿争坠果,天晴同客曝残书。幽栖未免牵尘事,身世相忘在酒壶。 注释: 院僻帘深 —— 院子偏僻,帘幕深垂。院,庭院;帘,门帘。 昼景虚 —— 白天的景色显得虚无缥缈。 轻风时见动竿乌 —— 微风时常吹动竿上的钓具(乌)而使之摆动。 池中绿满鱼留子 —— 在池塘里,水草茂盛,鱼儿产卵留下许多幼崽。 庭下阴多燕引雏 ——
【诗句释义】 重过句章郡:又来到句章郡。句章郡,今浙江绍兴市越城区。 曾随使旆此东归:曾经跟随皇帝的仪仗队,从这东边回去。使旆,指皇帝的仪仗队。此,这。 日日登临到落晖:天天登上这座山,直到夕阳西下。 畴昔侍行犹总角:以前陪侍皇上出行,我还是一个小孩子。畴昔,从前;总角,儿童时期。 如今重过合沾衣:现在重新来到这里,应该为我感到悲伤。重过,重新到来;沾衣,因悲伤而流泪沾湿衣服。 窥鱼翠碧忘形坐
注释: 1. 无锡惠山寺:这是一首诗,描绘了无锡惠山寺的历史。 2. 寺古名传唐相诗:惠山寺历史悠久,唐代宰相曾在此赋诗。 3. 三伏奔迸予何之:在炎热的三伏时节,我为何要离开这里? 4. 云山相照翠会合:云雾缭绕的山峰相互映衬,翠绿的树木会聚成一片。 5. 殿阁对走凉参差:寺庙中的大殿和阁楼错落有致,给人一种凉爽的感觉。 6. 清泉绝无一尘染:泉水清澈透明,没有丝毫污染。 7. 长松自是拔俗姿
【注释】 春暮:春天将要结束。 曾无属物心:没有归属之物的心,指诗人的心境。 野行:郊野之行。 据鞍吟(yín):骑马时吟诵诗歌。 路经废苑:走过荒废的皇家园林。 古:旧。 水绕苍山:形容水环绕着苍翠的山峦。 断云:飘忽不定的云雾。 鶗鴂(zhì è):即杜鹃,一种鸟类,叫声凄切,古人常以之比喻哀怨的歌声。 【赏析】 《春暮自御宿川之华严寺》,作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