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
芒鞋镇日踏春还,残腊将更却等闲。 三百六旬同逝水,四千馀里说家山。 缁尘己自沾京雒,羌笛何须怨玉关。 为报南来新雁到,故乡消息在云闲。 注释: 1. 芒鞋:没有花纹的布鞋;镇日:整天;春还:春天到来,指春天来临的时候;残腊:即残年腊月,指农历十二月;等闲:随便;三百六旬:三百零六年;逝水:消逝的水,这里指时间流逝,比喻生命短暂;四千馀里:四千多里,形容距离遥远;家山:家乡。 2. 缁(zī)尘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和思想情感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选项进行对比分析。此诗是送别之作。首联写朋友远去的艰难,颔联写友人艰苦的劳动生活,颈联写友人生活的艰辛,尾联写诗人对友人的同情与关怀,全诗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与牵挂之情。 【答案】 译文:万里西风道,艰哉信尔行。力耕无半穫,寒日耐孤征。身世嗟杭苇,文章一覆枰。平生馀意气,未惜为君倾。注释
莫过竹如:莫,不要;过,超过;竹如,竹子。整句意思是:“不要过于担心”,因为竹子能超越一切,不怕风吹雨打,依然坚韧挺拔。 维摩元未病,子祀空复疑:维摩诘,即维摩诘多闻持戒,是古印度人,姓摩耶,名维摩诘,以“不二法门”闻名于世,故后人称他为“维摩居士”。子祀,指孔子弟子曾参之字子祀,他曾经向孔子请教过关于礼的问题。整句的意思是:“维摩诘(维摩居士)本来没有生病,孔子的弟子曾参又有何疑虑呢?
注释: 君家:指邓伯昭的家族。老痴叔:对邓伯昭的尊称,表示对其智慧的赞赏。 海内:指天下,泛指。词宗:文学上的宗师,这里指著名的学者。 岁晚:年岁将尽,一年将尽。幽菊:一种清雅的菊花。 空山:空旷的山野。倚:依靠。冷筇:竹杖,这里指用竹做的手杖。 方速谤:正在遭受诽谤。兹味亦非浓:此味也并非浓烈。兹:这。 庞公榻:庞统的躺椅。庞统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名臣,以才智著称。物外踪:超然物外的境界。 赏析: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注释,并附有赏析: - 诗句翻译 "为臧为否两蹉跎,搔首乾坤踏踏歌。" 这句诗的意思是“在是否之间徘徊不决,头搔动着看世界”。 "万事拼同骈拇视,浮生无柰茧丝多。" 这句诗的意思是“万事都像骈拇一样,浮生无奈像蚕丝那样多。” "频年踪迹随波谲,大半光阴被墨磨。" 这句诗的意思是“多年漂泊如波浪不定,大部分时间都在书写。” "匣里龙泉吟不住,问子何日斫蛟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古诗文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掌握诗歌内容及重点词语的含义,还要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及创作风格,在此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分析诗歌的内容、主题等。本诗为送别之作,首句“待尔双双至”是说等到你们双双到来;二句“春回又一年”,意思是春意萌发之时,又是一年新春。三、四两句是写宴席上的盛况:酒杯中倒出的是旧友所赠的美酒,而打开书函取出的却是新近写成的佳作。五
【解析】 此诗是作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偶遇了东邻的杜氏义塾,于是作此诗以寄兴。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名利的不屑一顾,以及对于自然生活的向往之情。首联写自己偶得清幽之地,可以散襟解带地享受片刻的宁静。第二联写听到车马喧阗之声,时有飞鸟掠过山涧,送来悠扬的鸣叫声。第三联写看到边韶懒散,季主寻访,自己却不愿去打扰他们。第四联写村里孩童不要来问字,只有剖开璞玉才能发现其中的美玉。全诗语言朴实无华
注释: 吾宗良大雅,老矣尚岩阿。 我的家族是正直的君子,我已经老了还在山崖上。 六载长乖隔,百年能几何。 六年的时间已经很遥远,一百年又能维持多久呢? 高明遭鬼侮,圭璧受沙磨。 聪明的人遭受了鬼的欺负,美玉被沙子磨得不光滑了。 动忍由来事,无为弃斧柯。 动心的事情从古到今都有,不要因为小事放弃了斧头。 赏析: 这首《送邓伯昭兼简家伯醇秀才三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诗
诗句解释 1 韶华弹指总悠悠:岁月如梭,时光荏苒,如同弹指一挥间。 2. 我到人间廿五秋:已经度过了二十五个春秋,即二十年。 3. 自愧望洋迷学海:自惭形秽,因为自己无法像海中鲸鱼那样遨游在知识的海洋。 4. 更无清福住糟邱:更没有闲暇和福分住在富贵之地。 5. 尊前瓦注曾千局:在尊前(酒桌或宴会)曾经下过一千盘棋(即围棋)。 6. 脚底红尘即九州:脚下的尘土就是整个世界。 7.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无穷志愿付因循”,译文:无限的志愿都付之东流,被因循拖延。 注释: "因循"指的是拖延或不作为,"无穷志愿"指诗人心中长久的志向和愿望。 赏析: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无奈,他的理想无法实现,只能任其被时间所消磨。 第二句:“弹指人闲三十春”,译文:转瞬间三十个春秋已过,人世间一切似乎都变得悠闲无事。 注释: "弹指"形容极短时间,"闲"表示无事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