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启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首先要明确题干的信息要求,然后依据这些要求筛选出诗句中的关键信息,如本题的关键词有“江”“西陵馆”“霜谷”“津卒”“天险”“渔商”“涨潮”等,最后将这些信息和相应的译文进行一一对应。 本诗描绘了诗人乘船过长江的所见所感。前六句写夜宿江上的候船情景;后六句写江上行船经过险要之处及日出时的情景。全诗语言凝炼,意境开阔。 【答案】 示例:
【译文】: 志士追求功名,而贪夫却以肥美为喜。 也有逃避群体的孩子,傲然与时背离。 他们互相嘲笑,不知谁是是非非。 达者顺应自然,进退都无所牵挂。 浮云飘游于天上,舒卷都有其光辉。 【注释】: 1. 矫矫:高峻的样子。 2. 达体:通晓世事的人。 3. 出处:进退出处。 4. 两忘机:忘却心机。 5. 舒卷:形容云彩变化万千。 6. 有馀辉:形容日光的余晖
诗句释义与译文 盲风簸天兴,冻雨翻海泻。 - “盲风”可能指的是狂风,“簸”在这里是动词,意味着搅动或摇动。整句表达了狂风的猛烈和力量。 - “冻雨”指冰点以下的雨,通常在冬季出现。 - “翻海泻”形容雨势浩大,仿佛海浪一般汹涌。 - 注释: 此诗描述了一场暴风雨的景象。 鱼虾落半空,蛟龙𩰚中野。 - “鱼虾”和“蛟龙”都是水生生物。 - “落半空”意味着它们被卷入空中。 -
【注释】 ①流辉:指明月。鉴:照临。床帏:床上帐幕,泛指室内。 ②促促:虫声急促的样子。 ③取:拿。 ④掩抑:抑制不住。弄:弹琴。 ⑤有怀:有所思念,有所感怀。 【赏析】 《秋怀六首》是唐代诗人王勃借咏叹秋夜而寄托自己对友人的怀念之情的作品。诗中通过写明月、促促草虫、鸣琴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明月出远林,流辉鉴床帷。”第一句描写了明月从远方的树林中升起
注释: 喌喌鸡登场,秋稼恨狼籍。 疏榆荫门巷,景暗灯火夕。 田家虽作苦,于世寡忧戚。 况当收穫景,斗酒复可适。 所以沮溺徒,躬耕不辞剧。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农事的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农村的丰收景象和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表达了对农民辛苦生活的同情和对劳动成果的赞美。 第一句“喌喌鸡登场”,描绘了鸡儿按时归来的场景。喌是古代的时间单位,一喌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这里用来表示时间的流逝
草书歌赠张宣 昔日听闻汝祖东吴精,醉传草圣醒而惊。 汝今能饮不满杓,逸气欲与相峥嵘。 高堂把笔若把槊,长绡一拂悲风生。 阴垂天泽雷雨过,响破巨峡波涛倾。 飏飏游丝𦊰晴昼,落落高斗回寒更。 饮猿连臂深涧绝,饥鹘捩翅荒烟横。 自言静里观万物,故能变化穷其情。 嗟予少本好剑舞,学书晚方从父兄。 终焉懒惰不得就,尘满砚田常废耕。 览时抚事每有感,胸次硉矹何由平。 空斋往往出怪语,吟声相应饥肠鸣。
题陈生画 前村夕阳明, 后岭秋岚积。 叶落露山村, 潮来没江石。 遥遥射雁子, 惨惨听猿客。 何事下征帆, 西陵渡头驿。 注释与赏析: - “前村夕阳明”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景象,夕阳的光辉照亮了村庄。 - “后岭秋岚积”则形容后岭上秋天的雾气缭绕,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 接下来的“叶落露山村”,描述了树叶在露水中飘落的场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孤独的氛围。 - “潮来没江石”则表现了潮水的涨落
【注释】 凉风动幽幔:凉风吹开了幽深的帷幕。 高堂夜空虚:高堂空荡无一人。 明灯无与语:明亮的灯光下,我找不到可以交谈的人。 聊读古人书:姑且翻看古人的书籍来打发时间。 古人亦何人:古人又是谁呢? 使我不得如:他们不能让我像他们一样。 弃卷辄还卧:放下书籍就躺下睡觉。 终宵自欷歔:整夜都在悲泣中度过。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一种空寂的氛围,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注释 坐久体不适:久坐之后感到身体不舒服。 卷书出柴关:收起书本,走出柴门。柴关,柴门,指作者住所的门户。 临流偶西望:面对溪流,偶而向西眺望。 正见秦馀山:正好看到秦始皇的行宫遗迹。 野净寒木疏:野外一片清静,稀疏的树木显得更加寒冷。 川长暝禽还:溪水流淌着,黄昏时,鸟儿归来。 此中忽有得:在这种环境中忽然有所领悟。 怡然散襟颜:心旷神怡地舒展了衣襟和面颊。 遂同樵牧归:于是与打柴
【注释】 澄景阁夜宴:在澄景阁举行夜宴。澄景指月光,也指清澈的景色。 王孙喜留宴:贵公子喜欢留下来宴饮。王孙,贵族子弟;喜留,乐意停留。 开阁望明河:打开窗户,眺望天河(银河)。 是夕月微晕,凉风池上多:这个晚上,月亮有些微晕(指月亮被云层遮住了一部分),清凉的风吹拂着池塘上的水草。 栖禽翻暗丛,骇鱼动圆波:栖息的鸟儿翻飞在昏暗的草丛中,惊慌的鱼儿惊动了圆形的水波。 清景厌丝竹,雅咏答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