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朔
译文: 众人都和衷共济地妒忌贤才,唯独我孤独圣洁易于伤害。 怀抱计谋却得不到重用,只能隐居岩穴隐藏身形。 成功隳败却不被完成,子胥死后也没能葬身。 世人随流俗变化无常,追随时尚而成行成习。 诚信直率却被人诋毁,虚伪谄媚却能得到任用。 追悔过之无及,岂能尽忠而有功? 废弃法度不用,专事私利而丢弃公道。 终究不变而死节,可惜年岁已大未央。 想乘方舟而下流江,冀望君王醒悟发蒙。 痛惜忠言逆耳难以听
``` 平生于国兮,长于原壄。 言语讷譅兮,又无彊辅。 浅智褊能兮,闻见又寡。 数言便事兮,见怨门下。 王不察其长利兮,卒见弃乎原壄。 伏念思过兮,无可改者。 群众成朋兮,上浸以惑。 巧佞在前兮,贤者灭息。 尧舜圣已没兮,孰为忠直? 高山崔巍兮,水流汤汤。 死日将至兮,与麋鹿如坈。 块兮鞠,当道宿。 举世皆然兮,余将谁告? 斥逐鸿鹄兮,近习鸱枭。 斩伐橘柚兮,列树苦桃。 便娟之修竹兮,寄生乎江潭
楚辞 · 七谏 · 其四 · 怨思 士穷而隐处兮,廉方正而不容。 子胥谏而靡躯兮,比干忠而剖心。 子推自割而饲君兮,德日忘而怨深。 行明白而曰黑兮,荆棘聚而成林。 江离弃于穷巷兮,蒺藜蔓乎东厢。 贤者蔽而不见兮,谗谀进而相朋。 枭鸮并进而俱鸣兮,凤皇飞而高翔。 愿壹往而径逝兮,道壅绝而不通。 解析与赏析: 首段: "士穷而隐处兮,廉方正而不容。"
《七谏·沉江》是西汉辞赋家东方朔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以及注释和赏析: 1. 赴湘沅之流澌兮,恐逐波而复东。 译文:我来到湘水与沅水的交汇处,担心像流水一样被冲刷向东去。 注释:湘水(Yue River)和沅水(Yu River)是中国长江流域两条主要河流。“流澌”意为河水流动时形成的冰块或冰山。“恐逐波而复东”表达了作者对自身命运的担忧,害怕像流水中的冰块一样,最终被冲刷得无影无踪
【注释】 嗟:叹词,有“啊”的意思。伯夷:商末孤竹国(今河北迁西)人,以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而著称。 窟穴自藏:洞穴是隐居之地。 随:依顺,顺从。 佞:奸佞的人。 得志:实现自己的志愿。 首阳:位于今山西省永济县蒲州镇东南。 【赏析】 《古诗十九首》中表现归隐思想的诗不多见,这首诗就是一首。它写伯夷不愿为“佞”(即奸诈的小人)所屈,宁愿在首阳山上隐居,不愿为“佞”所附,从而歌颂了伯夷的高洁品格
【注释】陆沉:隐居。避世:避开世俗。金马门:汉代皇宫的正门,以铜为饰,故名。全身:保全自己。何必:何用。深山:指山林幽静之处。蒿庐:草屋。 【赏析】这首诗是说作者不愿在繁华的社会中生活,而想远离尘嚣,退隐山林,过一种恬淡寡欲的生活。“避世金马门”一句表明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不满。“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表达了他对仕途的失望,认为即使身处宫廷,也无济于事
合樽促席相娱,计策弃捐不收。
明者处世,莫尚于中。 优哉游哉,于道相从。 首阳为拙,柳惠为工。 饱食安步,以仕代农。 依隐玩世,诡时不逢。 才尽身危,好名得华。 有群累生,孤贵失和。 遗馀不匮,自尽无多。 圣人之道,一龙一蛇。 形见神藏,与物变化。 随时之宜,无有常家
客难东方朔曰:“苏秦张仪壹当万乘之主,而身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子大夫修先生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辩智矣。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意者尚有遗行邪?同胞之徒,无所容居,其故何也?” 东方先生喟然长息,仰而应之曰:“是故非子之所能备。彼一时也
非有先生仕于吴,进不能称往古以广主意,退不能扬君美以显其功,默然无言者三年矣。吴王怪而问之,曰:“寡人获先人之功,寄于众贤之上,夙兴夜寐,未尝敢怠也。今先生率然高举,远集吴地,将以辅治寡人,诚窃嘉之,体不安席,食不甘味,目不视靡曼之色,耳不听钟鼓之音,虚心定志,欲闻流议者三年于兹矣。今先生进无以辅治,退不扬主誉,窃为先生不取也。盖怀能而不见,是不忠也,见而不行,主不明也。意者寡人殆不明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