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窗寒
琐骨凝膏,虬珠缀玉,峭寒庭院。灯孤梦瘦,愁断美人天远。傍阑干、横斜数枝,恍疑雪海珊瑚见。看春痕写出,花疏月淡,十分清艳。帘卷。 琼瑶片。正乱点檐前,鬓丝轻罥。暗花盈袖,素萼折来低捻。料离心、正忆江南,故园几番风信转。送黄昏、翠羽惊寒,冻蕊霜华泫。 注释: 琐:细密如网。凝膏:凝结的油脂像膏一样。虬:盘曲。缀玉:形容枝条上挂着像玉一样的珠子。峭寒:冷得令人感到寒冷。庭:庭院。灯孤:灯盏孤独地亮着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读懂全诗,把握诗歌的主旨;然后分析作者在构思与选材上的特点,评价其观点和态度,体会其抒情方式及其艺术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最后品味重要句子的表现力;赏析时要结合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进行。 “空欲成烟,净无堪唾”意思是:想化为轻烟,但清纯洁净到不能沾唇。“绿阴”是词牌名,这里指代杨柳树。这两句描写了柳树的婀娜多姿、轻盈飘逸
琐窗寒 · 题夏令仪墨竹扇 露浥风清,猗猗万个,澹摇空翠。腕底萧疏,都是吴江秋意。记横窗、夜月朦胧,碧纱筛影重重碎。更孤灯听雨,暗销魂者,籁声徐起。增媚。 【注释】 ①琐窗寒:词牌名。 ②猗猗:茂盛貌。 ③万:形容众多。 ④澹(dan):水波微动的样子。摇:摇荡。 ⑤萧疏:疏落不盛。 ⑥吴江:即今江苏苏州市。唐时属江南西道,称江南东道为“吴”,称江南西道为“江”或“江东”。 ⑦夜月
锁窗的寒气逼人,冻僵的雪花就像拳头一般,紧压在枝头。深冬的松林中,隐伏着的鹤影被雪遮掩,无法觅其踪迹;绮丽的窗纱因风劲而紧绷。 貂皮裹身取暖,却减了弄妆的兴致。问园中的梅花,是否已经开到最盛,小桥下浅浅的石栏上覆盖着一层苔藓,显得有些冷清孤寂。想起六朝时的山色,愁云难绘,峭拔的寒气让人心惊。 西楼上黄昏已深,酒香四溢,枫叶飘落,笛声悠扬穿过竹林。灯影摇曳,我独自倚靠在栏杆上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的综合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琐窗寒·北地秋深,月光如雪”,写景,描绘了一幅北国秋夜图。“擪笛吟边,停灯酒后”二句写诗人在月色下凭栏远眺,以笛声、灯光、酒意、月色相映,烘托出诗人孤寂凄清的心境。“疏林水色,衬出空青天影。”这一句写景:稀疏树林和碧绿的水面衬托着天的影子。这一句中
琐窗寒 · 九月廿二夜雨,强眠未着,赋寄内子海上,并约吴越之游 【注释】 1. 九月廿二:农历九月初二。 2. 强眠:勉强入睡。 3. 赋寄:即作诗相寄。 4. 内子:妻子的别称。 5. 海上:指海中。 6. 吴越:指今江苏和浙江一带。 7. 扁舟:船。 8. 后黄花:即“黄花”,指菊花。 【赏析】 这是一首写给远方妻子的诗,抒发了作者在异乡的孤独与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
【注释】 琐窗寒:词牌名。此为双调,五十五字,前段十句,后段十一句。小院灯深,空廊月黯,笛声风外,寻踪觅影,踏遍苍苔双履(意思是在湖上寻找慧明遗照的踪影),怎生参尽枯禅(怎样才能参悟禅宗的道理)悲来一昔柔肠碎(悲伤的情绪使心肠都碎了),只庄严法相,瓶枝相对,凄凉灵几(只有庄重地保持佛教仪轨,才能与佛法的真谛相应)。长是:总是如此。伤离意:伤心离别之意。共摇荡平湖,旧时烟水(一起摇曳着平静的湖面
【诗句赏析】 缩华为峰,剪淞作水,小盆春聚。嵌空壁立,也似俯窥洲渚。爱轻盈、海棠淡红,苔坳乍湿前宵雨。看游鳞绕石,洋洋便抵,寒沧孤屿。江浒。 注释:将山峰压缩成山峰,将水流剪切成水流,小盆山聚集着春天的景色。山壁像嵌在中间,也好像能俯视到洲渚。欣赏它那轻盈的样子,海棠花淡淡的红色,苔藓的小凹处刚刚被雨水沾湿过。看着溪中的游鱼在石头上绕着游动,那水中的鱼啊,它们游得那样轻松自在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然后分析每句诗句的意思,最后对译文进行赏析即可。 此词上片写闺中女子的相思之苦和伤春之情。起首三句,写女子倚妆台,病怀憔悴,含愁数点,在闺房内独度时光。次句“再消疑处”四字,写出了她心中的疑惑,既指怀疑自己的美貌
【译文】 疲倦的雁群发出叫声,鸣叫的蟋蟀召唤傍晚,暑气还未完全消失。文园先生患病已经很久,心中暗怯茂陵秋雨。遥远的天空中乱云四垂,登楼一望仿佛是故土。暂且寄情于物外之地,在东皋闲话,洞天挥麈。延伫。 忘了宾主之别。喜欢白雪阳春,渐多新侣。华年似水,莫道当时弦柱。尽匆匆、教唱渭城,断肠漫惜歌者苦。料关情、叶底吟蝉,送客杨枝舞。 【注释】 琐窗寒:词牌名。又名“琐窗春”。单调二十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