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
帝范 齐成一匡之业,实资仲父之谋;汉以六合为家,寔赖淮阴之策。 - 齐成一匡之业: 指齐国成功统一六国的历史事业。 - 实资仲父之谋: 实际需要依靠张仲景(仲父)的谋略。 - 汉以六合为家: 汉朝将天下视为自己的家,意味着国家对内治理得当。 - 寔赖淮阴之策: 实际上是依赖韩信(淮阴侯)的策略。 - 舟航之绝海也,必假桡楫之功: 船只航行到极远处也需要借助船桨的力量才能到达目的地。 -
诗句翻译 - 帝范:昏主则不然,说者拒之以威;劝者穷之以罪。大臣惜禄而莫谏,小臣畏诛而不言。恣暴虐之心,极荒淫之志。其为雍塞,无由自知。以为德超三皇,材过五帝。至于身亡国灭,岂不悲哉!此拒谏之恶也。 - 去谗:夫谗佞之徒,国之蟊贼也。争荣华于旦夕,竞势利于市朝。以其谄谀之姿,恶忠贤之在己上;奸邪之志,怨富贵之不我先。朋党相持,无深而不入;比周相习,无高而不升。令色巧言,以亲于上;先意承旨
译文: 夫兵甲者,国之凶器也。土地虽广,好战则人雕;邦国虽安,忘战则人殆。雕非保全之术,殆非拟寇之方。不可以全除,不可以常用,故农隙讲武,习威仪也。是以勾践轼蛙,卒成霸业;徐偃弃武,终以丧邦。何则?越习其威,徐忘其备也。孔子曰:不教人战,是谓弃之。故知弧矢之威,以利天下。此用兵之机也。 崇文第十二 夫功成设乐,治定制礼。礼乐之兴,以儒为本。弘风导俗,莫尚于文;敷教训人,莫善于学。因文而隆道
译文:务农是政治的根本,粮食是人的基本需求,只有仓廪充实,人们才会知道遵守礼节;衣食充足,人们才会志向高洁。我们应该亲自耕种田地,尊重时间,国家没有九岁之储,不足以防备水旱灾害;家庭没有一年之服,不足以抵御寒暑。然而我们许多人却带着牛犊和耕牛,放弃坚毅的品质追求虚假。追求技艺的获利,放弃农耕和纺织的基础。让一个人耕作而百人享用,其危害甚于秋螟。不如禁止浮华,劝导人们耕种纺织,使人回到本真
帝范 君体第一 夫人者国之先,国者君之本。人主之体,如山岳焉,高峻而不动;如日月焉,贞明而普照。兆庶之所瞻仰,天下之所归往。宽大其志,足以兼包;平正其心足以制断。非威德无以致远,非慈厚无以怀人。抚九族以仁,接大臣以礼。奉先思孝,处位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此乃君之体也。 建亲第二 夫六合旷道,大宝重任。旷道不可偏制,故与人共理之;重任不可独居,故与人共守之。是以封建亲戚,以为藩卫,安危同力
诗句解析: 第1句:“今人智有短长,能有巨细。或蕴百而尚少,或统一而为多。” - 关键词: 短长、巨细、蕴百、多 - 注释: 这里讨论了人的智力(智)和能力的多样性(短长和巨细),并指出有些人虽然知识丰富但仍然显得不足,有些人虽然能力有限但表现出更多的才华。 第2句:“有轻才者,不可委以重任;有小力者,不可赖以成职。” - 关键词: 轻才、重责、小力、成职 - 注释: 这个观点表明
【释义】 晋宣帝总论:皇帝的诏令说:天地广大,黎民百姓是根本;国家政权,元首最为重要。治乱无常,兴亡有运。 【注释】 ①夫:发语词。②制:皇帝的命令。③天下:指天地万物。④黎元:老百姓,黎民百姓。⑤本:根本,指人民。⑥邦国:诸侯各国,泛指统治阶级。⑦贵:尊贵,重要。⑧元首:国君(君主)。⑨治乱:指政治的好坏,这里指国家的盛衰。⑩无:没有。⑪无常:不固定,没有常规。⑫运:气数,命运。⑬为先:最重要
远山澄碧雾 远望的群山被澄清的水汽笼罩,如同一片碧绿。 残云收翠岭,夕雾结长空。 天空中的残云逐渐消散,夕雾在宽阔的天空中凝结成一片。 带岫凝全碧,障霞隐半红。 山峰如带状般延伸,整个山顶都被清澈的蓝色所笼罩;半空中的晚霞被云雾遮挡住一部分,呈现出一种羞涩的美。 仿佛分初月,飘飖度晓风。 宛如初升的月亮被分成了两半,轻盈地穿越清晨的微风,似乎在诉说着夜到晨的转变。 还因三里处,冠盖远相通
【注释】若夫:犹言“至于”;素秋:深秋;开律:指秋天的规律,指秋天的节令;碧沼凝光:绿水映日,波光粼粼;泾渭之馀润:指汉文帝时河泾二水的灌溉;咫尺:极近;竹分丛而合响,草异色而同芳:指竹林中竹子参天,草间各种花草争奇斗艳,各有各的特色;徘徊踯躅:形容人在欣赏美景时的情态;萦:环绕;叠风纹兮连复连:指风吹过水面后形成涟漪重叠,像层层的纹路;折回流兮曲复曲:指水流曲折回旋;垂兰:即垂柳;转翠
``` 感旧赋 余将问罪东夷,言过洛邑,聊因暇景,散虑郊畿。流盼城阙之闲,睹弱龄游观之所。风云如故,卉木维新,少壮不留,忽焉白首。追思曩日,缅成异世,感时怀旧,抚辔忘归。握管叙情,赋之云尔。 惟端扆之馀隙,属凝阴于暮年。时观兵于九伐,聊息驾于三川。登临原隰。怅望郊廛,览绮纨之游践,观畴昔而依然。地不改其城阙,时无异其风烟;想飞盖于河曲,思解佩于芝田;挟弹铜驼之右,连镳金谷之前。薪指倏其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