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俟咏
【赏析】 这是一首咏春的词。上片写暮春之景,下片是词人在春光中触怀伤情之作。 起笔即点出“春晚”的题面,接着用四组对仗工整的名词串珠般地写出了春天的景象。春风拂绿杨柳,天朗气清,万物复苏;院宇清明,玉艳淡泊,梨花带月,胭脂零落,海棠经雨,单衣怯黄昏,人正在珠帘笑语,相并戏蹴秋千,共携手、同倚栏干,暗香时度。这四组名词,既勾勒出了一个清新明媚而略带寒意的春日图景,又渲染出了一种恬静而略带哀愁的氛围
诗句 1 明月照高楼慢 · 中秋应制 - 这是诗的题目,描述了诗人在中秋节夜晚观赏明月的美景。 2. 平分素商 - 描述月亮平分了天空中的天体。 3. 四垂翠幕,斜界银潢 - 描述月亮的光线穿过云层,照亮了大地。 4. 颢气通建章 - 描述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建章宫。 5. 正烟澄练色,露洗水光 - 描述月亮的光芒使烟雾变得纯净,露水清洗了水面上的光泽。 6. 明映波融太液,影随帘挂披香 -
诗句解释 1 雪明鳷鹊夜慢: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美丽的夜晚景象。鳷鹊(即喜鹊)在雪中欢快地飞鸣,为这静谧的夜晚增添了生机。 2. 望五云多处春深:诗人遥望着远处五颜六色的云彩,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厚。 3. 开阆苑、别就蓬岛:阆苑和蓬岛都是传说中的仙境,这里诗人形容自己仿佛置身于这些仙境之中,享受着美好的时光。 4. 正梅雪韵清,桂月光皎:这里的梅雪韵指的是梅花和雪花相映成趣
【注】:钿带长。簇真香。似风前拆麝囊。嫩紫轻红,间斗异芳。风流富贵,自觉兰蕙荒。独占蕊珠春光。绣结流苏密致,魂梦悠扬。气融液散满洞房。朝寒料峭,殢娇不易当。着意要待韩郎。 【注释】:钿带——指女子头上的饰物,这里指的是头巾或发带。长——形容其长度。簇真香——形容头带散发的香气。似风前拆麝囊——比喻香气扑鼻。拆,拆解,比喻散发;麝囊,古代用麝香制成的袋子,这里指麝香。嫩紫轻红
凤皇枝令 人间天上,端楼龙凤灯先赏。倾城粉黛月明中,春思荡。醉金瓯仙酿。 一从鸾辂北向,旧时宝座应蛛网。游人此际客江乡,空怅望。梦连昌清唱。 注释: 1. 凤皇枝:凤凰的枝条,象征着尊贵和祥瑞。 2. 人间天上:意指天上人间,形容景色非常美丽。 3. 端楼:古代宫廷建筑,这里可能指的是皇宫的某个建筑。 4. 龙凤灯:用龙和凤凰作为装饰的灯笼,象征着吉祥和喜庆。 5. 倾城:全城,指很多人。 6
【注】黄花:菊花。 译文:去年我们曾在一起喝过菊花酒(共饮),那笑容中洋溢着新菊的清香。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秋日与故友相遇时所写,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故旧情谊的珍视。首句“昔年曾共黄花酒”回忆了昔日一起饮酒赏花的情景,黄花酒即指菊花酒,体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情趣。“一笑新香”描绘了笑靥如花、美艳动人的形象,也寓意着友情如花常开不败
《蓦山溪·桂花》 芳菲叶底。谁会秋江意。深绿护轻黄,怕青女、霜侵憔悴。开分早晚,都占九秋天,花四出,香七里。独步珠宫里。佳名岩桂。却是因遗子。不自月中来,又那得、萧萧风味。霓裳旧曲,休问广寒人,飞太白,酬仙蕊。香外无香比。 注释: 芳菲叶底。谁会秋江意。深绿护轻黄,怕青女、霜侵憔悴。开分早晚,都占九秋天,花四出,香七里。独步珠宫里。 佳名岩桂。却是因遗子。不自月中来,又那得、萧萧风味。霓裳旧曲
【注释】 梅:梅花。夏:农历五月。暗丝雨:细密的小雨。麦秋:农历六月。扇浪风:形容狂风大作。香芦:香蒲,一种水草。结黍:指收割黍子。天中:天空之中。五日凄凉:五日即寒食节,寒食节这天人们禁火吃冷食,所以称今天为“五日”。凄凉:凄惨。今古:古今,泛指从古至今。与谁同:和谁在一起。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描写寒食节天气的词。词人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形象刻画了寒食节这天天气的阴晴多变。全词语言朴实
《长相思(雨)》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译文: 窗外的芭蕉和屋里的灯光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独特的画面。此时此刻,我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情感。我无法入睡,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和恨意。我不习惯听到这样的音乐,因为它让我更加感到孤独和寂寞。直到深夜,雨仍在不断地滴落,直到天亮。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夜晚雨景的古诗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就是要求解释全诗的内容;然后要通读全诗,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及手法运用等,最后还要了解注释和重点字词的意思;答题时注意先回答出诗句的大意,然后结合注解分析其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以及作用等。 本诗是宋代诗人晏几道所作的《三台·清明应制》。这首诗主要描绘了清明时节皇宫内外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