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煌言
《赠徐闇公年丈三首》是一首充满爱国情怀的诗作,由张煌言创作。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译文、注释及赏析: 诗句详解与翻译 1. 竹箭东南横得名,飞来龙剑却争鸣 - 竹箭东南横得名:描述竹子在南方生长得名符其实,因为其生长方向为东南,象征着向阳和生命力。 - 飞来龙剑却争鸣:比喻徐闇公像飞来的龙剑一样,具有非凡的才能,且彼此之间竞争激烈。 2. 谁云四海同科第,自是中原一社盟 -
这首诗是一首咏古抒怀的七言律诗。诗人通过描绘山水景物,抒发了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联“云林次第望中收,碧涧清泉曲曲流。”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景图。诗人站在高处,放眼望去,只见层层叠叠的山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水墨画卷。而那清澈的溪流,如同丝带般蜿蜒曲折,流淌在山间,给这宁静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 颔联“山势有情留古寺,海潮无意到孤洲。”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片山水的神奇魅力
紫橐玄戈事几秋,伤心忠孝竟何酬! 投闲肯寄通侯庑,招隐空登学士舟。 沧海拂来惟两袖,赤霄携去有双钩。 月明倘下缑山鹤,准拟追陪伊洛游。 译文 紫黑色的盔甲和玄色的长戈,忠诚与孝道在岁月中消磨,最终却无人能回报他们的忠诚与孝道! 放弃官场隐居山林,宁愿寄住于贵族的宅院之下,也不愿再回到那个充满权谋的地方。 面对沧海,我只有双手空空如也,但那高悬的双钩,象征着我的决心和勇气。 在月光明亮之夜
注释: 四月八日过仙洞访石田和尚 炎乡白昼苦难眠,也逐孤云学问禅。 行到精庐知浴佛,坐来古洞亿飞仙。 远公暂向名山住,管子初从辽海还。 不是宰官能说法,疏泉品石总随缘。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四月八日访问仙洞时所写。诗中描绘了诗人对佛法的理解和追求,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炎乡白昼苦难眠,也逐孤云学问禅。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炎热的夏天,仍然坚持不懈地追求佛法的决心。也逐孤云学问禅,也逐孤云
舟行至清明,我拈取「青」字。 春光中客路转飘零,准备踏平芜探小青; 自觉草生偏入梦,可怜花醉未曾醒。 松楸云隔千峰断,杨柳烟迷两岸瞑。 欲隐尚违惭介子,年年寒食卧江汀! 注释: 1. 舟行至清明:在清明时节乘船前行。舟,小船。 2. 拈得「青」字:意为在此时此地拈起“青”字,有感而发。 3. 春光客路转飘零:春天的景色使客路变得飘零(指旅途中的艰辛和寂寞)。 4. 拟踏平芜探小青
这首诗是作者对友人马尔毓的赠诗,表达了对友人仕途坎坷、艰难前行的同情和鼓励。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及赏析: 1. "频年北极未回銮" - 释义:连续几年,皇帝的行宫(北极)没有回来。 - 译文:多年过去了,皇上的行宫还没有回到京城。 - 注释:北极指的是皇宫所在地的北方,皇帝不回銮意味着长时间未能回到京都。 2. "万里朝宗行路难" - 释义:即使想要去朝见皇帝也困难重重,因为路途遥远(万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书怀》。下面,我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解读: 一、首句“一剑横磨近十霜”: - 诗句释义:手中的剑在寒冷的空气中被磨砺了近十年,象征着长时间的等待和磨练。 - 关键词:横磨、霜 - 注释:横磨意味着长时间地磨砺,可能是指剑刃的锋利经过了无数次的打磨。霜则暗示了季节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可能是在冬末春初,天气寒冷的时候进行的。 -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赠徐闇公年丈三首》之一。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plaintext 王、谢风流谁更传,雄文廿载国门悬。 ``` - 注释: 王、谢:指的是东晋时期的两位大家族王导和谢安。他们以才华横溢、风度翩翩著称于世,被后人称赞为“风流”。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对王、谢两家的赞赏,认为他们的风采和才学无人能及。同时,也暗指了对方在文学上的造诣。
【注释】 沧洲:指江湖。标榜:指扬名。苏卿:即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曾作“水调歌头”词赠友人,故云。钟子操:即钟仪,春秋时陈国贤人,被俘后不屈于楚庄王,其志节为后人传颂,故云。伟长:指张伟长,字大千,号潜夫,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和诗人。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与朋友徐闇公的交往中写的一首送别诗。首二句写自己虽然遭遇坎坷,但并不因追求名利而失去自己的人格。第三、四句写与朋友分别已久,现在又重逢
世事纷扰中,陶然自乐 世事惊心强自娱, 萧条旅馆日提壶。 尝言诸葛真名士, 犹作高阳一酒徒。 座上何须分雅俗, 杯中原不入荣枯。 且须杖策舂陵去, 王粲登楼赋有无? 注释: 世事:指世间的纷扰和变化。 强自娱:强行自我娱乐。 萧条:寂寞冷落的样子。 提壶:提着酒壶。 尝言:曾经说。 名士:有名气的人。 高阳:即高阳酒徒,这里代指饮酒的人。 座上:在宾客之中。 分雅俗:区分高雅与庸俗。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