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绍昙
【注释】 偈颂一百零二首:即《颂古百篇》。偈,佛教用语,意为偶句。颂,佛经中对韵文的别称。 衲僧拄杖头:和尚(出家人)拿着一根木棍(禅杖)。 一升三合米:形容粮食少,不够吃。 今年春雨多,一饱应难拟:今年春天的雨水太多,庄稼长不好,难以吃饱。 觉海山仙:指佛教中的觉悟者。觉海是佛教语,意为智慧之海。 闻如是语:听到了这样的话。 怒发冲冠:头发竖起,像要顶着帽子一样。形容极其愤怒。 诛云师,扫烟翠
【注释】 三日晴,五日雨。 无象太平,满田禾黍。 不作佛法商量,亦非世谛流布。 碧眼黄头总不知,问讯轮皴拄杖子,牢记取。 【赏析】 此诗为偈颂一百零二首之一,是一首以佛教经文“三宝”为内容的颂诗。 一、“三日晴,五日雨”,用天象变化暗示世间的兴衰更替。 二、“无象太平,满田禾黍”,表达对太平盛世的期待和赞美。 三、“不作佛法商量,亦非世谛流布”,表示对佛法的超然态度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1. 从上爪牙,千差万别。 注释:从上指的是从高处开始,爪牙比喻为锋利的武器或尖锐的事物。千差万别意味着各种各样的差异和不同。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事物形态各异,变化多端的特性。 2. 截鹤续凫,伤龟恕鳖。 注释:截鹤续凫是指模仿别人的样子,而伤龟恕鳖则是说对待不同的事物要用不同的方法。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于事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思考
【注释】偈颂一百零二首 其十三:薄福住山,浑无暇日。 忙碌的时候总是闲适,悠闲的时候又非常忙乱。 驱赶园丁农夫仆从,铲除菜地里的杂草,打扫松树林中的枯枝; 指着杨团说:“你为何如此匆忙?东篱下已长出新芽,西壁上却还挂着破败的旧物。” 眼前的事情纷乱像麻,脚底下的黑漆般沉重。 突然有个男子出现说:“长老何太拘泥,只守着那些七佛祖师的话,也得不到解脱。”
这首诗的译文是:撼动茶树,偷偷地采摘竹笋。角虎跳出树林,铁蛇横在路上,毒气炎炎如火聚。眨上眼睛就能看见它,灵迹不在猿啼处。 注释:撼:动摇、震动;茶树:泛指树木;偷:暗中取走;笋:竹笋;角虎:老虎的一种,有两只角,凶猛;出林:从树林中出来;毒气:这里指猛兽的凶暴本性;眨眼:形容非常快;见得亲:看得到亲近的人或事物;灵迹:神奇的迹象,这里指老虎出没的痕迹;猿啼:猿猴啼叫,这里指老虎出没的地方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拘尸罗城,娑罗双树。 拘尸罗城是印度古都,娑罗双树是佛教传说中的两棵树。 死款难翻,贼身全露。 死款指的是死亡,贼身全露意味着罪犯的罪行暴露无遗。 引得波旬,丛然笑舞。 波旬是印度神话中的恶魔,丛然笑舞意味着恶魔们在一旁嘲笑和嬉戏。 后代儿孙口似椎,有屈谁伸诉。 后代儿孙口似椎是指后代子孙们的口才和表达能力,有屈谁伸诉是指如果有人遭遇委屈和不平,他们愿意站出来说话。
注释:祖翁的田地已经没有边沿了,契约清清楚楚谁也不敢侵犯。 春风过后,闲适的草木都被削去,只有松涛声和月光一起翻动竹筛,发出金黄的响声。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写景来表达自己的感慨。首句“祖翁田地”指的是祖传的田地,“绝边垠”则形容其广阔无边。接下来两句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象,春风过后,闲适的草木都被削去,只有松涛声和月光一起翻动竹筛,发出金黄的响声。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解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以禅人的身份,自述其归国后的生活。前四句写自己隐居养性,不问世事的心境;后四句抒发了对禅宗的理解与感悟,表达了自己的心志。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清远,耐人玩味。 “牧间今年六十八”,牧问年已六十八,是说自己的年龄。“湖上掩关期养拙”是说隐居湖边,掩门养性,等待天长地久。“万缘不挂一丝头”是说放下万念,不牵挂任何事物。“对客懒饶三寸舌”,对客人说话时,懒得多言
诗句原文与译文: 诗句:发得一机活,出得一言当。 英文版译文:The key to life is knowledge, and the word that suits oneself is wisdom. 注释: 1. 发得一机活 - 这里的“机”可以理解为智慧和知识,而“活”则表示这些知识和智慧能够灵活地应用在生活中。 2. 出得一言当 - “言”在这里指言语或言论,“当”意味着恰当、合适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人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如何用恶意的言语去伤害他人的行为,来表达出作者对于这种恶劣行为的强烈谴责。 第一句“临崖挤人”,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的感受,像挤在悬崖边上的人一样,只想着自己能够占到便宜。这里的“崖”代表的是人生的低谷,“挤人”则代表着一种自私的行为,只顾及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及他人的安危。 第二句“恶语伤人”,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行为对他人所造成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