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绍昙
【译文】 显露出大机,显示大用处,六月黄河连底都结冰。 千位圣人不携带,已灵不重复。 带有角披毛异类行走,漆桶漆桶。 【注释】 偈颂:佛教用语,梵语Kamala的音译,是佛教徒诵念的一种佛经,用诗的形式表达佛理。 显大机:显露出来伟大的机缘。 明大用:明确地显现伟大的作用或用处。 “六月黄河连底冻”:比喻事物发展到了极致或者达到了最高境界。 “千圣不携,已灵不重”:指超越一切圣人的修行
诗句释义 “有一物,无人识”: 这句诗表达了一种神秘或不为人所知的事物。 “或在东南,或居西北”: 这表明这种事物可能存在于世界的任何地方。 “破草鞋跟踏著,价重千金”: 这描述了一种物品的贵重,可能是因为它的稀有性、独特性或实用性。 “折拄杖头挑来,分文不直”: 这进一步强调了该物品的珍贵程度,以至于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劳动(如用拄杖挑)也无法获得其价值。 译文 有一物,无人识。
【注释】 偈颂:即佛曲。佛教的唱词,用来宣示教义、劝人向善的宗教文学形式。 其十八:指《金刚经》中的“一切法皆空”。 有服药:比喻有药物。 甚:极;最。 功效(yòng jiào):效果,作用。 不收肘后方书:不读《肘后备急方》。《肘后备急方》是古代民间医生在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急救手册,主要记载外科治疗和处理创伤的方法。 不入神农本草:不读《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学著作
【注释】 寒食:清明节的前一天,禁火。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夏历冬至后的108天。扫墓、踏青、荡秋千等。纸灰粘蝶翅:指烧纸钱。啼血染花枝:指坟头有新添的纸钱,被风吹落沾在树上或花上。追亲思远:指思念远方的亲人。写恨含悲:指心中充满了悲痛。不论贵贱:不管身份地位高低贵贱。林泉衲子:佛教语,指修行者。衲子:和尚。圆蒲:圆竹筒。静倚:静静地靠着。瘦策:瘦长的竹杖。春寂寂:春天的寂寞。长歌一曲啰啰哩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涉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1. 万机休罢住云间,门掩青萝竟日闲。 - 释义:万机停止后,我住在云端之上,整天都关门不出门,过着悠闲的日子。 - 注释:万机,指纷繁复杂的政务。休罢,停止。云间,指高处或仙境。掩青萝,关上门。竟日闲,整天。 - 赏析:诗人通过描述自己隐居在云端上的生活,表达了他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 2. 时听呜咿歌一曲,倒骑黄犊出松关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僧人,他为了展示自己的技艺和能耐,甚至不惜牺牲生命。这种行为让人感到可笑和讽刺。 注释: 1. 出佛身血:指僧人为了展示自己而自残,用自己的身体来作为表演的道具。 2. 破和合僧:打破和合僧的规矩,不遵守佛教的戒律。 3. 驴腮马颔:形容僧人的外貌丑陋。 4. 逞技矜能:炫耀自己的技巧和能力。 5. 蜡人冰:形容僧人的表演如同一个蜡制的冰冷的人偶,没有任何感情和温度。 赏析:
【注释】 偈颂:佛教的一种说唱文学,是梵语“伽陀”的音译,用韵文来表达佛理。 饭来开口,睡来合眼:形容生活懒散,不关心世事。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慵懒的生活画面:吃饭时张口等着吃,睡觉时闭眼等睡。 这四句诗形象地表达了对这种生活态度的不满。诗人批评那些无所事事、懒懒散散的人,认为他们没有目标,也没有追求,只是整天无所事事。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讽刺
这是一首充满讽刺与哀叹的诗。下面将逐句进行翻译,并给出注释和赏析: - 肥马碌碌,瘦马碌碌:形容生活奢侈,财富多寡不一。 -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通过医治眼前的疾病(比喻眼前的困难),却割掉了自己赖以生存的根本(身体的关键部位,喻指劳动果实)。 - 朝不足,莫不足:早上不够用,晚上也不够用。 - 六六依然三十六:尽管有六六(66)个问题,但仍然是三十六计(一种策略)。 -
【注释】 烟晴竹树啼姑恶:烟晴,天气晴朗。姑恶,山名,在四川峨眉县西北。松梢哭子规,指杜鹃。 莫谓一声声破梦,未归须忆到家时:不要以为是鸟叫把人的梦给打破了,还没有回到家里,就应想到家。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杜鹃啼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烟晴竹树啼姑恶,月冷松梢哭子规”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在晴朗的天空下,翠绿的竹子和树木在微风中摇曳生姿,仿佛在为远方的亲人送行
【注释】 妙应群机:即妙应群机之境,指悟道得法。亨衢(hēng qú):通衢,四通八达的道路。主:主宰者、当权者。 倒跨杨岐三脚驴,南北东西夸独步:传说唐代有位名叫杨岐的和尚,他骑着一头驴到处化缘,别人问他为什么骑在驴身上,他说自己倒骑在驴上,不让别人看出。这头驴因此得了个“三脚驴”的外号。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人自高自大,目空一切,不可一世。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颂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