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业
冬霁 烟尽生寒日,山云不入城。 船移隔县雪,屋绕半江晴。 照眼庭花动,开颜社酒清。 渚田飞雁下,近喜有人耕。 【赏析】 《冬霁》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冬日田野景色。首句写“烟尽”后出现的“寒日”;次句写“山云不入城”,突出冬日之静;第三、四句写“船移”与“屋绕”,表现了“半江晴”的景象;五、六句写“照眼庭花”、“开颜社酒”,写出了“渚田飞雁”的美景
【解析】 这是一首七绝,首联写桃源的自然环境,次联写桃源的历史背景,三联是说桃源人生活情况,末联写桃源的形势。“君看问津处,烽火只纵横”是全诗的警策之笔,也是这首诗的主题所在。 译文: 岂有秦人居住在这里,何来浪得名声。 山里难以躲避战乱,河流之上才有一座孤城。 桃柳是谁种下的,桑麻近处可以种植。 你看那寻求渡口的地方,只有烽火在四处纵横。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
【注释】 庐山:山名。在今江西九江市南,东晋时为佛教中心,山上多古迹。 愿云师:指慧远法师,庐山东林寺和尚。 诛茅处:指庐山东林寺的草庵。 苍崖怪瀑风:形容瀑布从崖壁上飞泻下来,水气如风。 书来:指收到书信。 飞鸟上:指书信被风吹起,飘向天空,好像鸟儿飞翔。 乱流中:指书信落到湍急的流水里。 世事千峰断:形容世事纷扰,如同断了的山峰。 半偈空:指佛经中说,人的心念若像半偈(半段佛经),则无碍
高邮道中 其四 甓社重来到,人家出远林。种荷泥补屋,放鸭柳成阴。 注释翻译: 砖瓦社再次来临,人们从远处的树林里走出来。他们用泥土修补房屋,在柳树间放养鸭子,形成了一片阴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高邮地区的日常生活和自然风光。砖瓦社的到来象征着节日的热闹与欢乐,而人们在树林中行走则展现了一种宁静与自由的生活方式。用泥土修补房屋和在柳树间放养鸭子,不仅体现了当地人的智慧和技艺
注释:高邮道中 其三:曾设经年戍,残民早不堪。 柳营当午道,水栅算丁男。 雪满防旗暗,风传战鼓酣。 淮张空幕府,楼舰隔江南。 翻译: 高邮道中 其三: 曾设立多年驻守此地的部队,百姓们早就忍受不了了。 柳树林在日正当午的时候阻挡着道路,水坝边守卫的士兵和百姓。 大雪覆盖了军旗,天色昏暗不清;阵阵寒风传来战斗的号角声。 淮南王的将军府空荡荡,楼船战舰被江水阻隔在江南。 赏析:
【注释】 胶州:古州名,治所在今山东省平度县一带。 将已三年惫:“将”指军队的将领,“惫”是困乏、疲惫的意思。 兵须六郡豪:军队需要六个郡的豪杰来领导。 调遣:指挥调度。 滥旌旄:“旌”是指旗帜,“旄”是古代的一种长柄旗杆,这里指军旗。 辎重:车上装载的物资和车辆。 都护: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称,此处泛指军队最高长官或统帅。 【译文】 已经三年了,将士们都感到疲倦不堪,现在的军队需要六郡的豪杰来领导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分析诗人情感及赏析诗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分析诗歌内容,然后根据要求分析诗句的内容和情感,最后结合诗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友人往真定的情景。“五月常山去”点明时间是在仲夏时节;“滹沱雨过清”,点明当时天气已由雨季转晴。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表达了他对友人即将离开的惜别之情
黄河 白浪日崔嵬,鱼龙亦壮哉。 河声天上改,地脉水中来。 潮落神鸦庙,沙平戏马台。 沧桑今古事,战鼓不须哀。 译文: 黄河 白色的浪花在天空中翻滚,鱼和龙在这里显得如此壮观。 黄河的河水声在天上改变了,它发源于大地的深处。 潮退时,神鸦庙中的乌鸦已经归巢,沙地上的戏马台仍然热闹非凡。 历经沧桑的古今变迁,战争的战鼓已经响起,但不再需要为逝去的战火而哀伤。 注释: 1. 白浪日崔嵬
译文: 已经遇见到江南的雪花,须提防济北的冰冻。 在扁舟中寒冷地对酒当歌,独自漂泊在夜晚挑灯独行。 流落的书籍堆积如千卷,清瘦的身体仅有半升米粮。 征召车马为何如此急切,惭愧自己无能无能。 注释: 1. 已遇江南雪:已经遭遇到了江南的雪花。 2. 须防济北冰:须提防济北的冰冻。 3. 扁舟寒对酒:在扁舟中寒冷地对酒当歌。 4. 独客夜挑灯:独自漂泊在夜晚挑灯独行。 5. 流落书千卷
【注释】 1.清江闸:指位于长江上游的白河,是连接四川、湖北两省的重要水陆交通要道。 2.岸束穿流怒:岸边的水流冲激着岩石,发出怒吼声。 3.帆迟几日程:船帆慢行,几天才走完这一段路程。 4.石高三板浸:三块巨石高耸入云,河水漫过它们。 5.鼓急万夫争:战鼓声震天响,万人争夺战利品。 6.善事监河吏:好好地为监督黄河的事情操心。 7.愁逢横海兵:忧愁地遇到横渡渤海的战士。 8.我非名利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