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都剌
燕山风起急如箭,驰马萧萧苜蓿枮。 今日吾师应不念,毳袍冲雪过中都。 注释:在燕山地区,狂风呼啸如同飞箭般迅猛,我骑着马奔驰在广阔的草地上,四周只有稀疏的苜蓿草。今天,我的老师应该不会再记挂这些琐碎的事情了。他的毛皮大衣抵御着寒冷的雪花,穿越中都这座古城。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燕山地区的恶劣天气和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世事的淡然和超然态度。他骑马奔驰在草原上,感受着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诗句解析 1 “枫林湛湛草斑斑,御史青骢响玉环”: - “枫林湛湛”描绘了秋天枫树林的景色,形容枫叶色彩鲜明,浓绿如水。 - “草斑斑”则可能暗示草地的颜色或形态特征,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 - “御史青骢”中的“御史”指的是古代的御史官,负责监察官员的不法行为;“青骢”则指青黑色的马,常用来象征尊贵和威严。 - “响玉环”可能是指马蹄声清脆悦耳,如玉器般清亮。 2. “日暮酒醒人已去
寄诸台掾二首 天上故人频寄语,江南倦客只吟诗。 此句描绘了一个身处江南,因厌倦仕途而归隐的文人形象。天上的故人频繁地通过书信与他交流,而他则只能以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对故人的思念。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诗人在官场中的孤独无助,也反映了他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注释与赏析 - 天上故人频寄语: 指远方的朋友经常来信与他交谈,关心他的近况。 - 江南倦客只吟诗: 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生活的热情和向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郢在金陵途中遇雨所作。下面是逐句的释义、译文以及注释和赏析: 1. 梦想江南今日到,肩舆过处落花风。 - 释义:我原本就梦想着能够像燕子一样回到江南,今天终于实现了愿望。当我乘坐肩舆(轿子)经过时,路边的花瓣随风飘落,仿佛下起了花雨。 - 译文:我一直梦想着回到江南,今天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当我乘坐肩舆经过时,路边的花瓣随风飘落,就像下了一场花雨。 - 注释:梦想
【注释】: 谢舜咨,字元凯,南陵(今属安徽省)人,唐末道士,有道术。羽士,指修道者。三茅山,在安徽宣城北。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和优美的语言描写了三茅山的秀丽景色以及道士们的生活情态。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三茅山的秀美风光,表达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赞美之情。 扬子江头春水动,三茅洞里碧桃开。 扬子江头,指的是长江入海口处,这里指三茅山所在的地域
【注释】 升龙观:位于今南京市,始建于南朝齐武帝建元二年。九日:指重阳节。江南:指南方地区。雨露:恩惠。 【赏析】 “九日江南风日暖,海棠花间杏花开”,此句写江南的重阳节。此时正值秋高气爽的季节,风和日丽,天气温暖。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时节里,人们常常喜欢去登高赏菊,观赏菊花之美。而在这个季节里,江南地区的人们更会欣赏到海棠花与杏花的美丽。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对江南秋天景色的喜爱之情
第一首 升龙观中九日时,海棠杏花齐开放。 鼎湖之龙已飞走,御用的宝座空荡荡。 辇路之上百花开,曾经繁华的旧日荣。 九月初九人间春色早,但看到草木皆萧瑟。 第二首 升龙观中九日时,海棠杏花齐开放。 鼎湖之龙已飞走,御用的宝座空荡荡。 辇路之上百花开,曾经繁华的旧日荣。 九月初九人间春色早,但看到草木皆凋零。 注释: - 升龙观:位于北京紫禁城的北楼。 - 鼎湖龙:比喻皇帝,此处指唐明皇李隆基。
注释: 1. 天上霜台耸百寻,诸郎不为簿书禁。 2. 遥知闲倚东廊柱,看尽杨花过绿阴。 赏析: 第一首诗描绘了一个高大的天台楼阁在寒霜中矗立,而诸公子并不为簿书所束缚,可以自由地欣赏美景。 第二首诗描写了诸公子悠闲地站在东廊柱上观看杨花飘落的情景,展现了他们的闲适生活和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把握情感。本题的答题步骤是:明确要求,分析内容,概括情感。“船头夜静天如水,渡口潮平月在江”写夜发龙潭的自然环境和诗人的感受;“灯影摇波风不定,老龙吹浪湿篷窗”写舟中的景物及感受。 【答案】 (1)船头夜静,天如水一般平静;渡口,江水涨平,月光映在水中。 译文:船头夜深
金陵道中遇雨寄功父光国五首 夹道松风长聒聒,满沟乱石水泠泠。断云衔雨溪南去,失却长山一半青。 注释: - 夹道:指道路两旁。 - 长松:指路旁的松树。风:指风的声音。 - 聒聒:声音嘈杂,这里形容风吹过松树林发出的声音。 - 泠泠:清凉的水声,这里形容水流过石头发出的声音。 - 断云:形容天空中的云被风吹散或断开的景象。 - 衔雨:云层遮住了阳光,雨水从云缝中滴落下来。 - 溪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