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曾寿
四月十五日田伏侯同年约崇效寺看牡丹,予晨往主客皆未集。 注释:四月十五日,我邀请了田伏侯同年去崇效寺看牡丹,但是我早晨去的时候,主人还没有到齐。 次日晤李猛庵丈言是日到最后席散客已尽矣独坐成咏因忆昔与半塘老人来游恰亦四月十五日感怀三首予因和之其二 注释:第二天,我遇到了李猛庵丈,他说他直到最后,所有的客人都散去了,我独自一人坐在那里,因此写了这首诗。这首诗是我在四月初五日写的
【注释】 ①畿辅:今北京一带。先哲祠:为祭祀历代贤人而建的祠堂,此指元代重修的元故相耶律楚材祠(耶律楚材曾任中书令,世称“北贤祠”)。②隔邻:相隔一院或一巷。③出檐:屋檐下伸出的部分。④城南狂蜂:形容蜜蜂嗡嗡飞舞。⑤清辉:明亮的光辉。⑥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⑦来迟:来得晚。⑧漫:随意,任意的意思。⑨潜夜:暗中。⑩胭脂:红色颜料。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诗人在花前观花赏景的所见所感。首句是说
【注释】 戒坛:佛教寺庙的祭坛。 松歌:指咏赞松树的诗篇。 十围:形容树大,一围约合今1.3米,故十围为10余丈。 躨跜:盘旋。 健鹏:雄健的鹰类。 渴蛟:口极馋的龙。 缒幽:从深幽处引路。 承欹力:支撑着倾斜。 万钧:极大的力量。 反走潜根:倒着生长在土中。 疑过倍:怀疑超过一倍。 涑雨:清冽的山泉。 浑河犯高垲(kǎi):混浊如同黄河的水冲击着高地。 云开穿枝落日黄:阳光透过树梢照下来
【解析】 “四月十五日”点明时间,“田伏侯同年约崇效寺看牡丹予晨往主客皆未集”、“李猛庵丈”交代人物。 “迟到义州翁,静院空游人。夕阳正嫣花,藤杖久逡巡。”描写了一幅宁静的画卷:义州的庄园,在夕阳的辉映下,显得格外美丽;游人已经离去,庄园里显得空荡;主人已归,庄园也恢复了平静。 “芳菲看欲歇,独念平生亲。头白今再来,廿载随飙尘。”“芳菲”“廿载”写出了主人的衰老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诗句,最后进行对比分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此题要求赏析“穹庐覆下怨”,考生要抓住“怨”这个关键词,从“穹庐覆下”和“梦瘗春花红”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其表达的感情及艺术效果。 译文: 春天郊外微雨笼罩大地
注释: 1. 杜老所居地,必有数竿竹。杜老:指杜甫。杜老的住所一定有竹子。 2. 我生如泛梗,遗同此心曲。我的生活就像漂浮的芦苇一样,我的心情也是如此忧郁。 3. 新居种百竿,日夜鸣寒玉。我在新居种了一百根竹子,它们日夜发出清脆的声音。 4. 耸雪虽便娟,战风终损蹙。虽然雪白且美丽,但在风中仍然会受损。 5. 过春叶犹黄,深夏丛始绿。过了春天,树叶仍然是黄色的;到了夏天,丛林才变得绿色。 6.
这首诗的作者似乎是一个对艺术有深厚造诣的人,他以诗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下面将逐句进行解读: 1. 同居类木石,异处有馀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虽然我们住在同一个地方,但是内心却有着不同的想法和感受。这里的“类”和“有”都是动词,分别表示相似和拥有的意思。同时,“木石”在这里可能指的是自然的元素或者是某种特定的环境或者状态。 2. 所思触一感,窈然寄新诗。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武昌洪山菜薹色紫与他处异移植色味俱变盖吾乡蔬菜之冠居北地久思之甚适家中寄至欣然作诗 注释: 武昌洪山:位于湖北武昌的洪山。 菜薹:即白菜心,是白菜中的一种。 色紫:颜色为深紫色。 移:移植。 变:变化。 盖:表推测,“大概”。 居北地:居住在北方地区。 久思之甚适:长时间思念非常合适。 欣然作诗:高兴地写诗。 霜蔬首菜薹,最良为楚产。 注释: 霜:指秋末冬初。 蔬:蔬菜。 首:第一。 菜薹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贻先弟见予戒坛松诗遂梦至戒坛见松高数丈涛声如雷惊寤寄书相告并感怀四首》。下面逐句释义: 1. 我昔游戒坛,三日坐松阴。 释义:我以前曾经到过戒坛,在那里坐了三天,享受着松树的阴凉。 2. 磊落入心骨,哦诗作龙吟。 释义:磊落如石的山峦,落入我的心中,我吟咏出如同龙吟般的诗句。 3. 寄诗感予季,梦入苍山深。 释义:我把一首诗寄给你们,你们在梦中进入了苍茫的山中。
诗句原文: 哀哉道丧世,消息畴知之。 母子一念忍,机发倾天维。 决流没一日,𧥄𧥄鱼头悲。 有鸟名姑恶,哀哀三月时。 广室无空虚,再摘蔓离离。 黄美不在裳,娲羿相推移。 有物何不仁,刍狗天地为。 蜉蝣旦夕死,见晓何由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乱世中人们内心的痛苦与无奈。诗中的“哀哉道丧世,消息畴知之”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道德衰微的感叹。接下来,“母子一念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