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中序第一
霓裳中序第一 · 题林仲立先生女公子蕉琴女士遗墨 灵心涌妙笔,淡写芳蕤工着色。底事啼痕暗湿。叹逝水韶光,散花遗迹。伤神有匹。映故帷、香冷秋夕。成孤负、缔缘恁好,世短尽堪惜。 注释: - 灵心涌妙笔:指灵感迸发,妙笔生花。 - 淡写芳蕤工着色:轻轻描绘出花朵的色彩。 - 底事啼痕暗湿:不知为何,泪痕在脸颊上显得湿润。 - 逝水韶光:流逝的时光。 - 散花遗迹:留下的痕迹如同散落的花瓣一样。 -
诗句翻译 1 韶光烂熳极。丽日罘罳欢趁得。争奈悦心悴力。纵芳意自浓,春风偏索。鲛宫漏隙。便等闲、词赋狂客。嗟花底、却翻倦蝶,冷月淡无色。 - “韶光烂熳极。”美好的时光非常灿烂。 - “丽日罘罳欢趁得。”在明媚的阳光下尽情享受欢乐。 - “争奈悦心悴力。”然而,快乐的心情却消耗了精力。 - “纵芳意自浓,春风偏索。”尽管内心充满芳香,春天的风却更加执着。 - “鲛宫漏隙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国家破败、人民生活困难的诗作。下面是逐句释义: 1. "惊心会破国。" —— 震惊的是国家已经破败,无法再维持下去。 2. "满目繁华都换物。" —— 到处都是繁华的景象,但却都是虚幻的,没有实际的东西可以触摸到。 3. "多少恩朝怨夕。" —— 经历了许多朝朝暮暮,无论是受到恩惠还是遭受怨恨。 4. "伫流水坠花,消声磨色。" —— 看着水中的落花,声音和颜色都在消失。 5.
燕台黯故国。太息春芜成景物。情怨不胜竟夕。甚宵蜡渐灰,风幡殊色。 注释:燕台(指燕地的台城)黯然(形容景色凄凉)故国(旧时的国家)。太息春芜(感叹荒芜的春草)成景物(成为眼前的景色)。情怨(指哀怨)不胜(无法承受)竟夕(整晚)。甚(很、多么)宵蜡(指蜡烛)渐灰,风幡(指旗子)殊色(颜色不同)。 译文:燕台黯然(意思是说燕子台一带荒凉凄冷的景象),我不禁感慨起来,看到春天的荒草丛生,一片萧索
【注释】 丙午:天干地支纪年法,丙午年,公元1086年。苦雨凄风,指天气阴冷、下着大雨。饶有春意:充满春天的生气和情趣。 做尽:想尽了。 帘外:窗外。 寒鸦:即寒鹊,相传每年秋末,雌雄二鸟相约同飞至南海,经月余,方返回北方;到第二年春初,则双双飞来,鸣于柳上。故诗人以寒鸦报晓起兴。 萧瑟:形容风雨声。 谁知我:你不知我的心情。我:诗人自称。酒边诗里:酒酣之后作的诗文中。 咏花句:吟咏花卉的句子。
霓裳中序第一雨中刘珥江送鸡头 青霞裁雾縠。正锦潋瑶潘碧澳。水底鲛人织女。当翠房深处,新妆乍沐。尘消罗袜,冶步盈盈出鳞屋。向何许,满身璎珞,云辙转风毂。 皎镜全澄独漉。相掩映、荷裳芰服。昨夜龙宫失晓也,养天鸡、启明传旭。啄粮无半菽。算只有明珠满腹。江妃把、金针穿玩,递与素娥掬。 注释: - 青霞裁雾縠:青色的霞光裁剪着薄雾,如同绸缎一般。 - 正锦潋瑶潘碧澳:正像美丽的锦衣,闪耀着瑶光和碧色。 -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柳永所作的一首描写中秋夜晚的词。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 霓裳中序第一 · 中秋后二夕对月 秋堂气渐肃。暮角吹来声断续。凭遍阑干几曲。又凉战庭梧,风敲檐竹。多情宋玉。对楚天、无奈幽独。中秋过,月华未阙,夜色灿如烛。 空谷。美人羁束。又老尽、江南草木。愁来心绪易触。目断瑶台,梦绕金屋。雁归犹未卜。且漫放、题红去速。凄迷处,年来诗鬓,换动镜中绿。 ``` 诗句翻译与注释
【注释】 来鸿:归雁。燕:比喻燕子。江潮:指长江的潮水。画扇:即“折扇”,用来遮阳避雨。雕阑(lán):栏杆。西陵:今湖北宜昌市,位于长江之中。凌波:指女子在水中行走的样子。陌花:野花。遗曲:指遗留下来的歌调。孤山路:荒凉的道路。晚蒲:傍晚时分的芦苇。病柳:枯萎的柳树。五云:天上五彩祥云。翠辇:皇帝的车驾。青红:这里借代男女情爱之物。下鹄(hú)池:在今湖北当阳西北,相传为东晋王羲之读书的地方
【注释】 1. 霓裳:本指唐明皇的贵妃杨玉环,后来泛指歌舞曲名。中序:即《霓裳羽衣》曲调。第一:指《霓裳羽衣》的第一曲。 2. 翠万叠:形容愁云密布的样子。 3. 露柳残蝉:形容秋意渐浓时,树发黄叶,蝉声渐息的景象。空抱叶:空寂无声。 4. 帘卷流苏宝结:用帘子将流苏紧紧系住(比喻把人紧紧地拴住)。 5. 乍庭户嫩凉,阑干微月:忽然庭院里的门户透着一丝清凉,栏杆上微弱的月光。 6. 玉纤
霓裳中序第一 《霓裳羽衣》是唐代大曲歌舞乐,相传为唐玄宗所创作。此诗写春水之绿,白日的明媚和夜晚月色的洁白,以及夜幕降临时的幽静和清冷,以景衬情,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和热爱。 银河下若木。 银河:天上的银河。若木:神话传说中的树名。传说这棵树生长在昆仑山上,是不死鸟栖宿的地方,也有人认为它是一棵会结出仙果的果树。 暖涨一川春雾绿。 春雾:春季的水汽凝结成雾。涨:上升。暖: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