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凄半月雨。做尽春愁无处诉。帘外泼寒处处。只柳眼啼烟,杏腮笼雾。寒鸦报曙。听几声,萧瑟如许。谁知我、酒边诗里,别有咏花句。
芳树。艳阳潜度。且引起、玉钩金缕。花朝刚是小雪,尽放春来,莫教天妒。眼前骢马路。怕他日、天涯又去。还分付、暖香眠鸭,好在绣帏护。

【注释】

丙午:天干地支纪年法,丙午年,公元1086年。苦雨凄风,指天气阴冷、下着大雨。饶有春意:充满春天的生气和情趣。

做尽:想尽了。

帘外:窗外。

寒鸦:即寒鹊,相传每年秋末,雌雄二鸟相约同飞至南海,经月余,方返回北方;到第二年春初,则双双飞来,鸣于柳上。故诗人以寒鸦报晓起兴。

萧瑟:形容风雨声。

谁知我:你不知我的心情。我:诗人自称。酒边诗里:酒酣之后作的诗文中。

咏花句:吟咏花卉的句子。

芳树:繁茂的花木。艳阳:明媚的阳光。潜度:暗中度过。玉钩金缕:用玉钩和金线绣成的云纹。这里指彩霞。

花朝:指二十四节气之一“花朝节”,在二月二日或三月初一日。小雪: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十一月或十二月。

眼前骢马路:眼前的大路。骢马:一种黑色马。

天涯又去:又要去远隔千里的地方。

暖香眠鸭:温暖的香味能使鸭子入梦。

绣帏护:绣着花纹的帐子。

【赏析】

这是一首写春景的词。全词描写春雨过后,柳眼杏腮,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

开头两句是总写,“苦雨凄风,饶有春意”点明时令为早春二月的雨后。这两句既是对上文“凄凄半月雨”的照应,又是对下文的铺垫。“苦雨凄风”渲染了气氛,烘托了心情,“饶有春意”则是说虽处严冬却有春意。

“做尽春愁无处诉。”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句,承接上句,过渡到下句,由“苦雨凄风”引出“春愁”。

“只柳眼啼烟,杏腮笼雾。”从正面描绘春天景象。柳眼啼烟,杏腮笼雾,是典型的春景。“柳眼”喻春柳新叶嫩绿,犹如含泪的眼睛;“杏腮”喻春杏粉红娇嫩。

第三句紧承上句“只柳眼啼烟,杏腮笼雾”,进一步描绘春天景色。“寒鸦报曙”,“霜重寒鸦不成东西”,这是自然景观;同时,“寒鸦”也暗示着“苦雨凄风”。“霜重”“寒鸦”“报曙”都与“苦雨凄风”呼应。

第四句“听几声,萧瑟如许”,承上句而来,“几声”、“萧瑟”都是强调“几声”,表明不是一夜能听到,而是持续不断,反复不绝。这种反复,一方面说明春寒料峭,另一方面也说明作者心绪烦乱。这句还暗含着“寒鸦”的意象。

第五句“谁知我、酒边诗里,别有咏花句”,由前面写到“酒边”,由写景转入抒情。“酒边”二字,写出了作者此时的心情,也使词情显得更为深挚。而“别有咏花句”一句又与前面的景物描写形成了一个转折。

“芳树艳阳潜度”,“艳阳”,明媚的阳光;“潜度”,暗中度过,暗含了时间。这里的“艳阳”是反衬,与前两句的“苦雨凄风”相对照,突出了春天的可贵。这一句是全词的高潮。

第六句“且引起、玉钩金缕”,是全词的结语,也是全词最精彩的一笔。作者把“玉钩”比作花朵(因为“钩”字古义指花形),把“金缕”(指彩霞)比作花朵(因为“缕”字古义指彩霞)。这样写既切合词题中的“花朝”,又暗含了词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最后一句“花朝刚是小雪,尽放春来,莫教天妒”,是结尾处的议论。

结尾处用典,是全词的又一精彩之处。这里用了《庄子·逍遥游》中的话:“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原意为列子乘着风飞行,很轻快的样子。这里是借用来比喻词人自己乘着酒兴吟咏春景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于自由、无拘无束生活的追求。

这首词通过对春景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之情。其艺术特色在于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兴、象征等,使得全词意境优美,富有诗意,同时也体现了词人深厚的文学功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