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谁持玉杖,是匡庐旧日,主人无恙。峡泉三叠,琴调破云浪。浩歌声自放。天风吹做凄荡。不尽吟情,有吴烟几点,摇曳白波上。
戴笠寻诗有样。瘦损何妨,呼吸通天响。牯牛平望,夷语乱樵唱。洗空山水瘴。飞流溅瀑千丈。更莫闲游,只凭阑把酒,一醉吐空旷。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此题涉及的内容较多,既有意象的含义,又有表现手法,还有思想情感,考生要注意全面把握。本题中第一句“梦芙蓉”是关键,应抓住这一形象进行赏析;第三句“天风吹做凄荡”,是关键词,要分析其表现手法及情感。第四句“不尽吟情,有吴烟几点,摇曳白波上”是重点,应抓住这一形象进行赏析。
【答案】
译文:梦中看到芙蓉般的荷花,是王太守戴笠的图像。看谁手持玉杖,是匡庐旧日的主人,他安然无恙。峡泉三叠,琴声破云浪。浩歌声自放,天风吹作凄凉。不尽吟情,有吴烟几点,摇曳白波上。 戴笠寻诗有样,瘦损何妨?呼吸通天响。牯牛平望,夷语乱樵唱。洗空山水瘴,飞流溅瀑千丈。更莫闲游,只凭阑把酒,一醉吐空旷。
赏析:“梦芙蓉”为题画,是王献臣《题李后溪戴笠图》中“芙蓉帐”的典故所化。“玉杖”指拄仗,是文人雅士常用的手杖,也泛指拄杖。“梦芙蓉”“梦”字暗指自己与王太守交往密切,王太守就像一位可亲的老朋友。诗人想象梦境中的王太守头戴荷叶,身披翠羽所制斗笠,在庐山脚下漫步。“主人无恙”,表达了自己对王太守健康长寿的祝愿。第二句“峡泉三叠,琴调破云浪”,描绘了王太守游山的情景:王太守乘竹筏顺流而下,两岸山峦重叠,绿树成荫,清泉激湍。“三叠”是形容水流回旋曲折,层层递降的意思。“琴调”指王太守的琴声。王太守的琴声如泉水一般清澈,悠扬地流淌。“破云浪”是说王太守的琴声如同破开云雾的波浪一样,清脆悦耳。“浩歌声自放”是说这美妙的旋律从山谷中传了出来。“天风吹作凄荡”是说王太守的琴声仿佛带着凄切之情,让周围的景色都为之动容。这两句诗写诗人梦中所见的一幅画面:王太守在山间小路上漫步前行,时而停下来欣赏周围的美景;时而抚琴弹奏,琴声悠扬,仿佛冲破云雾,将周围的自然景物都染上了一层淡淡的哀愁。“不尽吟情”四句,是说梦中的王太守与自己畅谈诗词,两人相互切磋,共同品味着美好的时光。“吟情”即咏情,指吟诵、歌唱的情感或意境。《诗经·卫风·淇奥》:“维彼钓叟,维彼钓翁。维彼钓夫,维彼钓妇。餕彼钓叟,餕彼钓翁。维彼钓夫,维彼钓妇。”郑玄笺:“言钓叟、钓翁、钓夫、钓妇皆以渔猎为业也。”这两句诗是说梦中的王太守正在与自己一起吟诵诗歌、歌唱情感。他们彼此切磋、交流心得,共同品味着美好的时光。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与王太守的深厚友谊,也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吴烟”是指烟雾弥漫的景象,“白波”则是指波涛汹涌的江水。这两句诗写梦中的王太守突然离去,留下一片空白。“瘦损何妨”四句是写梦中的王太守离开后的情景。“瘦损何妨”是说虽然王太守瘦了许多,但他依然精神抖擞,气宇轩昂。“呼吸通天响”是说王太守的呼吸声震天响,仿佛能够震动天地。“牯牛平望”四句是写梦中的王太守离开后,自己一个人站在高处眺望远方。“牯牛”是江西一带的特产良种牛,性情温驯。“平望”则是说王太守离开后,自己独自站在高处眺望远方。“夷语乱樵唱”是说周围山林中传来了杂乱的砍柴声。这几句诗描绘了诗人独自一人站在高处眺望远方的景象,周围山林中传来了嘈杂的声音,仿佛有人正在砍柴。这些声音打破了宁静的氛围,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更加生动而富有层次感。“洗空山水瘴”四句是写梦中的王太守离去后,自己的内心感受。“洗空山水瘴”是说王太守离去后,自己的内心变得空荡荡的,仿佛被洗刷得一干二净。“飞流溅瀑千丈”是说瀑布如飞流直下,溅起的水花高达千丈。“更莫闲游”,是说不要再去闲逛了,应该好好珍惜这段美好的时光。最后一句“只凭阑把酒,一醉吐空旷”是写梦中的王太守离去后的情景。“阑”是栏杆的意思。“把酒”是说手持酒杯。“一醉吐空旷”是说自己喝醉之后吐出了所有的烦恼和忧伤,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和轻松。整首诗通过对梦中景象的描绘和诗人内心的抒发,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