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曾探、山阴春晓。思发花前,兴先云到。王谢风流,远情都说宦游好。玉骢珠舫,刚一洗、酸寒稿。况鹤畔琴边,自指点、年时游钓。
吟啸。正汾阴听雁,又是洞庭秋早。渔蓑豸绣,总不负、江山文藻。更到处、胜侣高朋,闲添入奚囊诗料。但展卷看题,空想图中三妙。
长亭怨为俞尧媚题卧游图
记曾探、山阴春晓。思发花前,兴先云到。王谢风流,远情都说宦游好。玉骢珠舫,刚一洗、酸寒稿。况鹤畔琴边,自指点、年时游钓。
吟啸。正汾阴听雁,又是洞庭秋早。渔蓑豸绣,总不负、江山文藻。更到处、胜侣高朋,闲添入奚囊诗料。但展卷看题,空想图中三妙。
【注释】
①长亭怨: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又名《长命女》、《长亭怨慢》。②俞尧媚:字舜华。南宋词人。③“山阴”句:晋代王羲之与友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游赏,有“山阴路险,世难行”,又“王右军乘着的船是木制的,船上的垫子也是木制的。船桨和船桨架是用木头做的,垫子和垫子架也是用木头做的。”等记载。④“王谢”二句: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名士王导、谢安的后代,其门第高,人称“王右军”。⑤“玉骢”四句:指王羲之乘坐的马车上装饰华丽,车中放有琴、书。⑥汾阴:指晋国古都山西临汾市附近。⑦“渔蓑”二句:指渔人穿着蓑衣,戴着头巾,手执渔具,在江湖之间自由自在地垂钓。⑧“豸绣”二句:形容渔人在钓鱼的时候穿着绣有龙纹的帽子,身上披着绣有鸟纹的蓑衣,头上戴着绣有龙凤图案的头巾,手里拿着钓鱼竿,在江湖间自由自在地垂钓。⑨“奚囊”二句:奚囊,即小袋子,用来装诗书之类的东西。此处借指诗人随身携带的诗词作品。⑩“看题”二句:意思是看着题目,想象画中的意境。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词,作者俞尧媚以自己对山水的热爱和向往,把画面上所绘景物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相结合,表达了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和追求自然、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全词以写景为主,语言清新明丽,意境优美动人。
上片开篇点题。“长亭怨”是词牌名,“俞尧媚”是题目。“记曾”两句回忆当年游览山阴的经历。山阴,地名,这里泛指名胜之地。春天早晨登上长亭游览,看到满园繁花,闻到花香扑鼻,心中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喜悦。于是兴致勃然地向前方眺望,希望看到那如云般飘渺的景象。“王谢”两句写王导和谢安都是当时的名流,他们的风度才情令后人仰慕。而如今自己虽然身处仕途之中,却感到十分寂寞无聊,因此渴望远离官场,回归田园生活,过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玉骢”几句写自己曾经乘坐的马车上的装饰华丽,车中放有琴、书等物品。这些物品象征着自己的文化品味,也反映出自己在官场上的高雅身份。“况鹤”两句写自己曾经在江湖之间自由自在地垂钓,这种生活方式既清闲又惬意,令人羡慕不已。这里的“鹤”指的是古代的一种鸟类,常常被人们用来比喻隐居山林的人。而“琴边”则表示自己经常与琴相伴,过着恬静的生活。“吟啸”两句则是写自己在汾阴听到雁鸣声时,想到自己曾经在那里游玩过,那里的秋天景色也很美丽。同时,他也想起了那些曾经与他在汾阴游玩过的友人。
下片转入题画。“渔蓑”两句写渔人在钓鱼时穿着绣有龙纹的帽子,身上披着绣有鸟纹的蓑衣,头上戴着绣有龙凤图案的头巾,手里拿着钓鱼竿,在江湖间自由自在地垂钓。这里的“渔蓑”指的是渔人的服饰,而“豸绣”则是指渔人的帽子。这两句描绘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画面。“但展卷”三句则是说只要翻开画卷,就能看到画中的意境。这里的“展卷”指的是展开画卷,而“空想”则表示只有通过想象才能领略其中的意境。这里的“图中三妙”是指画中有三种美妙的景色,分别是:美丽的江山、优美的文采以及悠闲的生活方式。这里的“三妙”并不是指具体的三个事物,而是强调画中所蕴含的美好意境和情趣。“但展卷看题”一句则是说只要翻开画卷,就能领略到其中的意境。这里的“题”指的是画上的题词或诗句。而“空想图中三妙”则表示只能凭此进行想象。这里的“图中三妙”并不是指具体的三个事物,而是强调画中所蕴含的美好意境和情趣。
整首词通过对山水美景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和向往。他通过描绘自己曾经游历的地方以及在那里度过的时光,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同时,他也通过对画中的意境进行想象和思考,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的人生态度。全词语言清新明丽,意境优美动人,是一首优秀的词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