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窗长别,分今生、不见泪痕弹粉。
春梦潜窥,蓦相逢傍晚,亭亭细问。
背人处,倩妆谁认。
朝雨香残,斜门烟亸,耐他思忖。
常时上林芳讯。
见玉妃侵晓,撩乱双鬓。
妒杀夭桃,占东风不稳。
如今瘦损,悔前度、挂心提恨。
又欲成阴,一时判与,早莺衔尽。
【译文】:
在废园中寻找春天,看到樱桃花,我不禁感怀赋诗。
玉窗长别后,今生再难相见,泪水已无法弹拭粉妆。
春梦潜行窥探,蓦然相逢在傍晚,亭亭玉立细问。
背人处,倩妆的她认不出。
朝雨香残,斜门烟锁,耐得住思念。
往日上林花讯。
见玉妃侵晓,撩乱双鬓。
妒杀夭桃,占东风不稳。
如今瘦损,悔前度、挂心提恨。
又欲成阴,一时判与,早莺衔尽。
赏析:
此词为作者对故园春色的追忆之作,抒发了伤春惜时、怀念故人的感慨。
开头两句“辘轳金井 废圃寻春,见樱桃花,感赋”,写自己重到旧日居住的地方,看到盛开的樱桃花,触发了对往事的回忆。这两句用典,以《晋书·王戎传》载:“尝春月三日游洛水边,顾视岸柳,叹曰:‘一尺树罗两丈波!’”及《世说新语·言语篇》载:“王右军年减十岁时,素好琴,而体软弱,登楼临远,未尝不吟咏良久,唯恐旁人知其所闻也。尝戒其妇曰:‘吾比当乘便游乐,汝慎勿谓吾有所之。’妇答曰:‘公何处游乐?’王笑而不答。夫婿亦心疑密如此。”来开首两句。“辘轳金井”即辘轳金井院,为唐宣宗李忱(唐懿宗)的别墅所在,是当时名流聚集之地。“废圃寻春”则表明作者重到此地,正是春暖花开之季,心情十分欣喜;“见樱桃花”则说明作者因睹物思人,触景生情;“感赋”则表明作者有感于物而生的抒情之作。
过片“玉窗长别,分今生、不见泪痕弹粉”。“玉窗”句暗指昔日和李娃的离别。《资治通鉴·唐宣宗大中六年》:“(李)娃字佛儿,小字蛮子蛮。……李之女弟也。……爱其美色,纳为妾。……卒,遗令以其妹嫁焉。……后妻亡,遂纳妹为继室。”这里借以自喻,表示自从和李娃分别以来,自己就没有见过她的面了。以下三句“春梦潜窥,蓦相逢傍晚,亭亭细问”则写自己终于在黄昏时分见到了李娃,但见面之时却是匆匆忙忙,来不及好好交谈。“背人处,倩妆谁认”二句则是说,由于天色已晚,自己只能从侧面远远望见李娃的倩影,而无法辨认出她的真实面貌;同时,李娃也难以认出自己的身份。
下片换头“朝雨香残,斜门烟亸”,“斜门”,指斜倚的门扉。这句是说,天刚放晴的时候,李娃就来了,她带着雨后的花香而来。这两句写李娃的到来,是在一个风雨初晴的清晨,因此花香扑鼻;同时,李娃还带来了斜倚在门边的香烟,显得格外幽雅。“耐他思忖”一句则是说,自己被李娃的美丽所吸引,心中充满了相思之情,久久不能自已。
过片换头“常时上林芳讯,见玉妃侵晓,撩乱双鬓”二句则是说,以前每当看到上林苑里传来阵阵芳香的消息,就知道李娃来了,所以总是早早地起来等候。“玉妃”,即杨贵妃,这里是以李娃代称。“侵晓”句则写出了李娃到来的时间是在清晨,她的到来搅乱了自己的双鬓。“妒杀夭桃,占东风不稳”二句则是说,李娃虽然长得娇艳如花,但她却嫉妒夭折的花朵,因为李娃的出现使得自己无法独占春风。这两句既表现了李娃的美貌和娇艳,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她的深深眷恋。
结尾两句“如今瘦损,悔前度、挂心提恨”,是对过去的一种回忆和反思。这两句既是对自己当年的行为后悔的表现,也是对自己未能把握住爱情机会的自责。
全词以故园春景为背景,通过描写作者与李娃的重逢和别离,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深深的眷恋之情。同时,词中还有一些典故和象征手法的使用,使得整首词的艺术效果更加丰富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