镫喧月静,好元宵景色,绿梅香透。玉镜银阶千万影,箫管曲长催酒。夜已三更,花迷五色,换烛添香又。记曾寻句,六街春景如绣。
恰是月转回廊,照星星华发,年光非旧。旧日儿童今老大,憔悴青衫短袖。斫地休歌,恼人无寐,此夜真孤负。忘情一笑,依然傍花随柳。

【解析】

试题本题考查诗歌内容、手法、结构、情感的把握,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此题属于综合考核题型,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也有语言的表达.解答此题,首先要在读懂诗的基础上明确主题,然后通过抓住关键词句来分析作答,最后要注意组织好语言,要力求语意通畅,逻辑严密。

百字令是词牌名。“戊申元宵”交代时间,点明“赠陈甥邓婿”的缘由。“月静”与“喧”形成对比,突出元宵之夜的热闹。下片写元宵夜游灯市的情形。“绿梅香透”点出元宵时节,梅花盛开,清香四溢,使人陶醉。“箫管曲长催酒”写人们在赏灯时放声歌唱,尽情畅饮。“三更”点明时间。“五色”形容花灯五彩缤纷,光彩夺目。“换烛添香”写人们为了欣赏花灯,点燃新的蜡烛和添加香料,营造一种温馨的氛围。“星星华发”指年岁已高,白发苍苍。“憔悴青衫短袖”指年事已高,身体衰弱。“斫地休歌”指因年老体衰而不再饮酒高歌。“恼人无寐”指因年老体弱而难以入睡。

赏析:

首句起势不凡,以喧闹衬托宁静。元宵佳节的夜晚,京城里灯火辉煌,人声鼎沸,一片喜庆气氛;而在这繁华热闹中,又另有一番景致。

过片承上启下,承接了首句的热闹景象,进一步展开描写。月转回廊,照见星星点点的华发,年光非旧。“恰是月转回廊”,说明时间已经到了深夜,月亮已经转到回廊(回廊是古代建筑的一种形式,中间开门可以通行)的尽头,这时月光正好照到自己的头上。“照星星华发”,意思是说月光照射着头发上的星星点点的白发,显得格外耀眼,更加显出了岁月流逝之快。这里用“星星”比喻白发,十分形象贴切,富有诗意。“旧日儿童今老大”表明自己年事已高。“年光非旧”即时光已经过去很久了。这里的“年光”指时光,也指人的年龄。诗人用“非旧”两字将时间的长短与年龄的变化作了对比,表达了岁月不居、时光易逝的感慨。

下片主要写游灯的感受,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受。“斫地休歌”是说因为年老体衰而不能再喝酒高歌了。“恼人无寐”是指年老体衰而难以入睡。“忘情一笑”,仍然能像以前一样旁若无人地跟着花儿、柳树走。这两句表现出诗人虽然年迈体衰,但依然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性格特点。

此词上阕描绘元宵节的京城夜景,下阕则写词人游灯的情景。全词通过对节日夜景和游灯情景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青春逝去的感伤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