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光霞散绮。做黄花步障,晚香栗里。绣猗临镜,低亚短墙外,锦丛风露醉。琼娘新换鸳被。艳绝高城,将仙云万朵,催唤曼卿起。
倘照风荷影底。名字相搀,定结双珠佩。赵昌图好,红晕劝休洗。嫩晴窗眼翠。霜华隐,逗春意。漫怨冬寒,知山梅梦醒,欹枕笑溪水。
梦芙蓉木芙蓉,梦窗韵
秋光霞散绮。做黄花步障,晚香栗里。绣猗临镜,低亚短墙外,锦丛风露醉。琼娘新换鸳被。艳绝高城,将仙云万朵,催唤曼卿起。
倘照风荷影底。名字相搀,定结双珠佩。赵昌图好,红晕劝休洗。嫩晴窗眼翠。霜华隐,逗春意。漫怨冬寒,知山梅梦醒,欹枕笑溪水。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的梦中所写,以芙蓉花为主题,描绘了其盛开时的美丽景象。全诗意境优美,语言清新自然,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向往。
首句“梦芙蓉木芙蓉”,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芙蓉花的热爱之情。接下来,通过对芙蓉花的描述,展现了其美丽的形态和香气,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次句“秋光霞散绮。”进一步描绘了芙蓉花在秋天阳光下的绚丽多彩。通过“做黄花步障”等形象的比喻,展示了芙蓉花的繁盛和美丽。同时,也暗示了秋天的到来,为全诗增添了一丝凄凉之感。
第三句“晚香栗里。”则转入了对芙蓉花香气的描述,用“晚香”一词突出了芙蓉花香气的持久而迷人。这句诗不仅表现了芙蓉花的香气,也传达了一种静谧、安详的氛围,使人感到宁静与平和。
第四句“绣猗临镜,低亚短墙外。”描绘了芙蓉花的婀娜多姿,如同女子的绣衣般美丽动人。同时,也表达了对这种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喜爱之情。
第五句“锦丛风露醉。”则进一步描绘了芙蓉花在风中摇曳的情景,给人一种如醉如痴的感觉。这句诗不仅描绘了芙蓉花的外貌特征,也传达了一种愉悦、轻松的氛围,使人感到心旷神怡。
第六句“琼娘新换鸳被。”则转入了对人的形象描绘,用“琼娘”来形容女子的美丽和纯洁,用“新换鸳被”来表达对爱情的珍视。这句诗既展现了人物的美好形象,也传达了一种浪漫、美好的氛围。
第七句“艳绝高城,将仙云万朵,催唤曼卿起。”则描绘了芙蓉花的美丽与神秘,用“艳绝高城”来形容其美丽非凡,用“将仙云万朵”来比喻其神秘莫测的美态。这句诗既展现了芙蓉花的外在美,也表达了对其内心世界的好奇和向往。
第八句“倘照风荷影底。”则转入了对自然景物的描述,用“风荷影底”来描绘荷花在水中摇曳的景象,让人联想到夏日的清凉与宁静。这句诗既展现了自然的美景,也传达了一种悠闲、自在的氛围。
第九句“名字相搀,定结双珠佩。”则转入了对人的情感描述,用“双珠佩”来比喻两人之间的深厚感情。这句诗既描绘了人的情感状态,也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期待。
第十句“赵昌图好,红晕劝休洗。”则转向了对历史人物的赞美,用“赵昌”来指代历史上的一位贤臣,用“红晕劝休洗”来表达对其品德的钦佩和尊敬。这句诗既展现了人物的历史地位,也表达了对其精神风貌的高度赞扬。
第十一句“嫩晴窗眼翠。”则再次回到了对自然景物的描述,用“嫩晴”来形容天气晴朗,用“翠”来描绘窗户的颜色翠绿鲜艳。这句诗既展现了自然的美丽景色,也表达了对生活的美好期待。
第十二句“霜华隐,逗春意。”则描绘了春天的气息逐渐浓郁的景象,用“霜华隐”来形容冬天的寒冷逐渐退去,用“逗春意”来表达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这句诗既展现了季节的变化,也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期待。
第十三句“漫怨冬寒,知山梅梦醒,欹枕笑溪水。”则表达了诗人对冬天的无奈和感慨,用“怨冬寒”来形容对冬天的不满和抱怨,用“知山梅梦醒”来表达对春天的期待和喜悦。最后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在夜晚入睡时的场景,用“欹枕笑溪水”来表现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以及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向往,也有对生活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