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遵宪
【注释】天津:今为天津市。胡虏:指金国。官作:官府的奴仆。魔将:指金军将领。鬼界:指金国的地界。惊雷:形容金军突然来袭,声势浩大。酣梦:指在梦中,意喻自己被惊醒。神变:指金军的变化。钉铜版:金军占领后,用武力控制,像钉铜板一样牢固控制。吞声:低声说话。离乱:指战乱。辛苦:形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艰辛。客逃归:指被迫离开家园,流离失所而归。 【赏析】这首诗是光绪二十六年
【注释】 乙丑年:同治三年。避乱:避难。大埔三河:大埔县三河乡。虚四首:即《乙丑十一月避乱》四首诗。 六月:指六月初六日,太平军攻占金陵(今南京)。中兴:恢复国家兴盛的气象。洗甲兵:洗刷兵器,指清军整顿军队,准备作战。金陵王气复升平:金陵(南京)的王气恢复了太平景象。 岂知:哪里知道。困兽:被困住的野兽。犹能斗:“犹”通“尤”,更,还。 群蛙乱跳鸣:比喻敌军在混乱中四处骚扰。 意开:打算、意图
诗句释义与译文:一炬咸阳火, 群飞京洛尘。自天来剑侠, 无地立环人。囊射匈奴血, 鞭麾小婢神。将军三十六, 妖服尽黄巾。 赏析: 这首诗是清朝诗人黄遵宪所作《京乱补述六首》中的第二首。诗中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述,展现了晚清时期社会的动荡和混乱。诗的开头“一炬咸阳火,群飞京洛尘”描绘了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历史场景,表达了对当时社会混乱的不满和担忧。接下来的四句则进一步描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
【注释】 蚩尤: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水仙:指神话传说中水神。 召金狄:召集被打败的敌人。几欲死苍天:几乎要杀死苍天了。 照影神人镜:照见自己的影像的镜子。弹词瞽女弦:弹拨乐器,瞽女指盲女,弹唱盲女之歌。 并归:《妖乱志》是一本记载古代妖异事件的书籍。 【赏析】 《天津纪乱十二首》是诗人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流亡日本时所作。这组诗主要记叙了天津的动乱情况以及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诗句:星斗无光夜色寒,一军惊拥将登坛。 译文:夜幕降临,星光黯淡,整个战场被一片寒冷笼罩,一支军队突然包围了即将进行祭祀的仪式地点。 关键词注释: 1. 星斗无光:指夜晚没有月光,星辰也失去了光亮,形容天色非常昏暗。 2. 夜色寒:暗示着寒冷的氛围,与“星斗无光”相结合,营造了一种冷清、孤独的氛围感。 3. 惊拥:形容军队突然被某件事情或某个人所惊动,聚集起来。 4. 将登坛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课文知识和有关重要文言知识的基础上,能准确细致地读懂诗歌的内容,然后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理解其意思,并在此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答案。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亦有诛奸疏,泣陈王室尤”一句中的“亦”和“殊”分别指:也;特别。这两句的意思是:也有弹劾奸臣的奏章(疏),哭诉说国家尤其危险。“殊”是副词,意思是特别,不同寻常
南风之未,死声竞多。生不逢辰,何以自处。流离失所,呼伯叔而求安。时方灾难,干戈再起,人皆惶恐,不知所措。 竟以邻为壑,夜喧乱呼贼渡河。闻者心寒,不知如何是好。牙璋师四起,将军翻用老廉颇,然人心已疲,士气低落,无所依托。 黄遵宪此诗,表达了诗人在大埔三河虚避乱时的所见所感。诗中描述了战乱带来的痛苦与无助,以及面对困境的无奈与彷徨。然而,诗人并未放弃希望,依然期待和平与安宁的到来。
【注释】 热铁飞轮下:指清朝灭亡。热铁,指清朝统治下的中国;飞轮,指清王朝的灭亡如同飞轮般迅速。城门牡早亡:比喻清王朝的灭亡像城门上的公鸡一样早早就失去了。 手持忘玉玺:比喻手中握着皇帝的玉玺,却不能保住国家的江山。 事误泣金床:比喻因为自己的失误而哭泣于金床上,形容国破家亡后的悲痛之情。 弃甲逃神将:指清军将领在战败时抛弃武器逃跑。 函头索贼王:指清军将领向敌人索要财物的行为。 虏尘重扰扰
【注释】 万国纷驰檄:各国纷纷向中国发出讨伐的檄文。 传闻客馆攻:传说中,在客馆(即使馆)中进行攻击。 鱼枯将海涸:像鱼一样被水干涸了。比喻国势危殆。 龙睡尚天聋:龙睡了还听不见。比喻国势衰微。 雷斗枪云黑:像打雷时枪炮声与乌云相撞一样。比喻战争激烈。 星飞弹雨红:像星星一样的子弹落下如红色雨点。比喻炮火连天。 不堪掘残冢,肆虐到神丛:不忍心去挖掘那被战火破坏的坟墓
解析: 1. 诗句释义与注释: - 湖光潋潋柳阴阴,又作堤连叉手吟。 - 湖光潋潋:形容湖水波光粼粼,美不胜收。 - 柳阴阴:柳树的阴影,给人一种宁静、幽深的感觉。 - 堤连叉手吟:描绘了诗人在堤坝上,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吟诵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文学创作的热爱。 - 客与名山同惜别,人逢旧雨渐交深。 - 客与名山:诗人将自己比作游子,与美丽的山水共同度过了难忘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