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士铨
探春慢 桐帽棕鞋,溪翁园叟,六枝灵寿藤稳。 临水登山,寻花踏月,鹤鹿衔芝相引。 共说升平事,同看遍、晚松朝槿。 喜无杂姓幽栖,敢说一家肥遁。 正德年间诸老,算比并前贤,后先招引。 宗法家规,衣冠礼让,伯仲儿孙相准。 耆旧黄山录,羡遗韵、风流未尽。 入画须眉,尽人摹作真本。 【注释】: 桐(tóng) 帽 :指道士头巾。 棕(zōng) 鞋 :用棕皮做的鞋。 溪翁 :山居老人。 园叟 :种花的老人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内容要点的能力。 “定风波二首 其一”是题目,点明全诗的写作对象和内容。 “韩孟韶年可得如,朅来东野井边居”意思是说诗人年轻时可与韩孟比肩,现在来到东野村中住下。韩孟是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韩愈的儿子,其作品多以议论为主,风格雄浑豪放,有《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朅来”的意思是“来到”、“来到”,这里指诗人来到东野村,“井边居”的意思是住在井边的房子里居住。
【诗句】 1. 子虚乌有,真个消魂否。 - “子虚乌有”指的是完全不存在的事情,“真个”表示确实如此。 2. 擪笛弹筝交玉手,唱出晓风杨柳。 - 擪笛:吹奏笛子。 - 弹筝:弹奏筝。 - 交玉手:形容两人或多人的手指像美玉一样洁白而修长。 - 晓风杨柳:清晨的微风和杨柳。 3. 书生未耐寒酸,寄想惊鸿舞鸾。 - 书生:指文士,这里可能是指读书人。 - 未耐寒酸:无法忍受生活的艰辛。 - 寄想
【注】烛影摇红:原题下原有“一色宫黄,闲标金带无人识”,是说宫女们用金带系住宫裙,在烛光摇曳中隐约可见。这里借用这个典故,说明词人的妻子在宴会上,也如宫女般,被灯光映衬着。 译文: 池馆的清凉随着秋风而生起,晚风轻轻吹来,明月在黄昏时分渐渐升起。谁家的镜子倒映在波涛里?她的身影像罗衫一样柔弱。 两只珊瑚制成的笔架静静地摆放在那儿,她一边沉吟一边用玉指轻轻拿起。 双声叠韵,宛如鸾和凤凰相和鸣
注释 1. 疏枝嫩叶,放烟梢数寸:描述了树枝稀疏,叶子细小。 2. 䙰褷鸾羽:形容羽毛轻盈。 3. 霜缣:指白色丝织品,比喻月亮如霜的皎洁。 4. 筼筜怜偃蹇:形容竹子弯曲的样子令人喜爱。 5. 坡翁记取:指苏轼对竹子情有独钟的记忆。 6. 至正、己丑之年:指的是具体的年份,即元朝至正年间和己丑岁。 7. 湖州老友:指苏轼的好友张志和。 8. 斑竹上:用斑竹(一种竹子)来表达情感或纪念。 9.
【注释】: 定风波二首 其二 双鸟奇文二鬼诗,吟来不称少年姿。 争及风标两公子,如此,谢庄王彧比肩时。 他日鬑鬑看不似,就里,者般情况好寻思。 合璧连珠称二美,欢喜,杏花簪鬓莫教迟。 赏析: “双鸟奇文二鬼诗,吟来不称少年姿。”这是一首描写男女情爱的词。上片写女子的美貌和才艺,下片写男主人公与她的爱情。词中“双鸟”指一对鸳鸯;“奇文”指《洛神赋》;“二鬼”指曹植和陈琳写的《七哀诗》
朱栏三摺幽花,一径留下,当时人影。 竹香兰露,玉箫低度谁听。 漫忆乘鸾烟雾,踏翠郊原,总是伤心境。 怕回风、吹去也断肠声惭愧,千家紫凤笙。 秦楼换巫云,凝可怜宵燕子,今番定思,往事向谁明。 赏析: 蒋士铨的《梁州新郎三首(其一)》是一首描绘春天景物和抒情作品。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的情感变化和内心的感慨。 第一句“朱栏三摺幽花,一径留下,当时人影。”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日景象
【注释】 双双燕(燕子):指夫妻或男女欢爱。 忽然萦绕,似飞絮沾泥,落花依草:形容燕子的情态轻盈柔美。 凭肩握手,着处粉围香袅:形容女子的娇媚。 又浴向清华沼,学睡醒宛央偎靠:比喻情侣间的亲昵。 恁般匿笑回身:暗指情人的害羞与俏皮的动作。 背面教郎看饱:形容情人在背后偷窥,使对方看个够。 谁遣,离情相搅,要镜里藏春,雪中留爪:意思是说是谁使得我如此痛苦?让我把春天藏在镜中,让雪花留下爪印。
【注释】 梁州新郎:词牌名。 三首:《水调歌头》是词牌名,共三首。此为其中之一。 其三:词牌的第三首。 篮舆:古代官员乘坐的轻便车。 过岭阅遍:经过岭南。 嘉佑窗棂:宋仁宗时人称范仲淹为“富弼之贤”,故范仲淹有《和王介甫见寄》诗云:“闻君喜相如,自昔称富韩。” 最爱白鹤峰间:指白鹤峰。 齐静:整齐、宁静。 新鉴甘泉井:用晋代陶渊明故事。陶公隐居庐山,常饮泉水以清心志,后人称之为“五斗米先生”。
江儿水 金井梧桐老。 银床络纬么,秋声才向窗西吊。 砧声又自闺中捣。 琴声漫对墙东操,自按歌头水调。 法曲凄凉,唱彻霜天角晓。 注释: - 金井:铜制的井,常用于宫殿或贵族家中。 - 梧桐:一种树木,秋季叶子变黄后落下。 - 银床:指床上的装饰或摆设,如银烛台等。 - 络纬:即纺织娘,一种昆虫,以其鸣声而得名。 - 秋声:秋天的声音,通常与落叶、风声等联系在一起。 - 砧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