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枝嫩叶,放烟梢数寸,䙰褷鸾羽。
半幅霜缣,几丛寒碧,知被谁家割去。
一样筼筜怜偃蹇,算仍仗、坡翁记取。
认至正、己丑之年,画日将逢端午。
想见湖州老友,偷弹斑竹上,泪痕如许。
遗墨流传,古意萧疏,中有夜风凉雨。
得酒枯肠芒角出,马远残、山难补剩。
襄阳半个人儿,愁煞梅花庵主。
注释
- 疏枝嫩叶,放烟梢数寸:描述了树枝稀疏,叶子细小。
- 䙰褷鸾羽:形容羽毛轻盈。
- 霜缣:指白色丝织品,比喻月亮如霜的皎洁。
- 筼筜怜偃蹇:形容竹子弯曲的样子令人喜爱。
- 坡翁记取:指苏轼对竹子情有独钟的记忆。
- 至正、己丑之年:指的是具体的年份,即元朝至正年间和己丑岁。
- 湖州老友:指苏轼的好友张志和。
- 斑竹上:用斑竹(一种竹子)来表达情感或纪念。
- 遗墨流传:指书法作品流传至今。
- 古意萧疏:描述书法风格古朴而不失潇洒。
- 夜风凉雨:描绘夜晚微风拂面,细雨绵绵的景象。
- 得酒枯肠芒角出:形容饮酒后心情舒畅,如同利刃般的锐气喷发出来。
- 襄阳半个人儿:指张志和,因为张志和号“半仙”。
- 梅花庵主:张志和的别称。
译文
稀疏的树枝,细小的叶子,像是烟雾缭绕的顶端有几尺。
白色的绢帛,几丛寒色碧绿,不知是谁剪下。
同样欣赏竹子的弯曲美态,它仍然依赖我苏东坡的记忆。
想到元朝至正年间,己丑年画日将逢端午,可以见到湖州的老友。
想起在湖边偷弹斑竹的情景,泪水已经打湿了斑竹。
他的书法作品流传下来,古意盎然,其中夹杂着夜风清凉与细雨。
喝酒过后,我的心胸豁然开朗,好像锋利的刀剑一样喷薄而出。
张志和,就像襄阳的一个人,让人忧愁到梅花开满禅院也无济于事。
赏析
本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竹子的形态和气质。诗人不仅注重对竹子外形的刻画,更深入地表达了对竹子精神的赞赏。诗中通过对竹子的赞美,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以及对自己心境的抒发。同时,这首诗还融入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以及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