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馆凉生,晚风吹月黄昏乍。
谁抛小镜贴鸥波,肩影罗衫亚。
两朵珊瑚笔架。
对沉吟、玉纤齐下。
双声叠韵,鸾凤和鸣,倩他描画。
越国江山,潞河烟景都无价。
莲花庄子且安居,过了今年夏。
明岁曲江宴罢。
彩豪簪、钗梁同挂。
天街归后,御烛光摇。
细君欢迓。

【注】烛影摇红:原题下原有“一色宫黄,闲标金带无人识”,是说宫女们用金带系住宫裙,在烛光摇曳中隐约可见。这里借用这个典故,说明词人的妻子在宴会上,也如宫女般,被灯光映衬着。

译文:
池馆的清凉随着秋风而生起,晚风轻轻吹来,明月在黄昏时分渐渐升起。谁家的镜子倒映在波涛里?她的身影像罗衫一样柔弱。
两只珊瑚制成的笔架静静地摆放在那儿,她一边沉吟一边用玉指轻轻拿起。
双声叠韵,宛如鸾和凤凰相和鸣,请他为她描绘这美妙的画面。
越国那美丽的江山,潞河那美丽的烟景都无价。
莲花庄子暂且安身立命吧,过了今年夏天,明年曲江的宴会结束之后。
彩豪簪、钗梁同挂。天街归后,御烛光摇。
细君欢迓。

赏析:
此词为祝颂之作。上片写宴席之盛况,由物及事。开头两句点明时间是秋天的晚上。“烛影摇红”一句是实写,但更主要的应是虚写。因为作者没有直接去描写宴席上的场面,只是通过描写周围的环境气氛,暗示了这一场景。接着三句写宴席上的人物形象。“小镜”“鸥波”是比喻,借指美人。“肩影罗衫亚”也是比喻,指美人的体态轻盈如柳叶般柔弱,衣袂飘飘。这三句不仅写出了宴席上的热闹非凡,还表现出了主人对宾朋的款待之周到。接下来四句进一步写宴席上的盛况和宾客们的反应。他们一边喝酒赏月,一边欣赏舞女们翩翩起舞,歌声婉转悠扬。而歌妓们则以双声叠韵的歌声,与宴上的宾主相和,仿佛有鸾凤般的和谐。最后二句写宴会结束后的情景。宾主们各自回家,只剩下蜡烛燃烧着,发出微弱的光芒。而那位歌女却依然等待着客人的归来。
下片写宴席后的思念。开头两句交代了地点和时间。“越国江山”四字,暗含“越王勾践”之意。“潞河烟景”四字暗含“潞河驿”之意。这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接着三句回忆当年在越国的往事。“莲花庄子”是春秋时范蠡和西施隐居的地方,“莲花庄”则是后来人们给这个地方取的名字。“且安居”,意思是暂时安定下来。“彩豪簪、钗梁同挂”是说,到了明年曲江的宴会结束之后,大家就可以一起把彩色的簪子、钗子挂在梁上了。“天街归后”五句是想象之辞。“御烛光摇”既写宴会结束后的寂静,又暗示了宴后的思念之情。“细君欢迓”,是说自己的小妾欢欢喜喜地迎接客人回来。
这首词是一首祝颂词,从内容看,应该是一位贵妇人在丈夫离开家去外地办事时所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