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涉
诗句原文: 十二山晴花尽开,楚宫双阙对阳台。 细腰争舞君沉醉,白日秦兵天上来。 注释解释: - 十二山:指的是某个特定山脉或山群,这里可能指代楚国的地理位置或自然景观。 - 花尽开:表示春天来临,花朵盛开。 - 楚宫双阙:指楚国的皇宫,双阙即两座高大的城楼或门楼,常用来形容宫殿雄伟壮丽。 - 阳台:古代楚国的地名,也可能是用来象征楚国的文化或历史背景。 - 细腰争舞:形容宫中的女子们轻盈地跳舞
杂曲歌辞·鹧鸪词 湘江烟水深,沙岸隔枫林。何处鹧鸪飞,日斜斑竹阴。二女虚垂泪,三闾枉自沉。唯有鹧鸪鸟,独伤行客心。 注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涉的作品《杂曲歌辞·鹧鸪词》。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行者的同情和关怀。诗中通过描绘鹧鸪的叫声和行人的身影,以及夕阳西下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孤独旅行者的同情和关心。 赏析: 在这首《鹧鸪词》中,李涉用鹧鸪的啼叫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鹧鸪作为一种候鸟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解读: 1. 石壁千重树万重: - 意象分析:这里的“石壁千重”可能指的是三峡地区险峻的山势,而“树万重”则形容了树木众多,形成了层层叠叠的绿色屏障。这一句描绘了一幅壮观的自然景观图。 - 文化背景:古代中国诗歌中常以山水作为抒情对象,这里通过“石壁千重”和“树万重”,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2. 白云斜掩碧芙蓉: - 意象分析
【注释】 李独携酒见访 —— 指作者的朋友李景俭。景俭是作者早年的挚友,也是他的好友。李景俭在诗坛上以豪放著称,与李白、杜甫等人交游甚密。 晓斋独坐霜景寒 —— 早晨起来坐在书房中,感到寒冷。“晓斋”是书房。 草堂逸士来相干 —— 草堂是杜甫所居地。杜甫晚年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住在长安城南少陵附近的一座草堂里。这里用典自喻自己的处境。 风神左峭心意阔 —— 形容李景俭为人豪爽直率。
竹枝词 荆门滩急水潺潺,两岸猿啼烟满山。渡头少年应官去,月落西陵望不还。 译文: 荆门岸边湍急的江水潺潺流淌,两岸猿猴的哀啼声与浓雾弥漫的山峦相映成趣。渡口的少年正踏上官职的征途,月亮已经落下,西陵依然在远处默默守望,期待他早日归来。 注释: 1. 荆门滩:地名,位于长江三峡中游的巫峡附近,是一处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2. 急水潺潺:水流湍急,声音如同潺潺流水。 3. 两岸猿啼
诗句: 湘江烟水深,沙岸隔枫林。何处鹧鸪飞?日斜斑竹阴。 注释: - “湘江”指的是流经湖南的一条著名江流。 - “烟水深”形容水气蒙蒙,景色幽深。 - “沙岸隔枫林”描绘了岸边的沙土和远处茂密的枫树林。 - “何处鹧鸪飞”提出了鹧鸪鸟在何处鸣叫的主题。 - “日斜斑竹阴”则描述了夕阳斜照时,斑驳的竹影映入水中。 译文: 在那深深的湘江旁,我独自站在沙岸上,隔着一片枫树林
【注释】 1. 台:山名,在今陕西宝鸡市。石梁:指秦岭上的石桥(石门)。赤城:即终南山。扶桑:神话中的太阳神树。 2. 金乌:指太阳。海:指大海。 3. 安期先生:传说中求仙学道的道士。蓬莱:传说中的仙山名。沧海:大海。 4. 潇湘:水名,湘江与潇水的合流。五湖:指洞庭湖和鄱阳湖等五个湖泊。 5. 无名:指无名姓。身事:生活琐事。 6. 进者恐不荣:有才能的人可能会得不到赏识。退者恐不深
却归巴陵途中走笔寄唐知言 赏析李涉《却归巴陵途中走笔寄唐知言》 1. 诗歌原文 去年腊月来夏口,黑风白浪打头吼。 橹声轧轧摇不前,看他撩乱张帆走。 逾月始到鹦鹉洲,呜呜暮角喧城头。 逡巡未得见官长,梦寝但觉生愁忧。 军中贤倅李监察,人马晓来兼手札。 教令参谒礼数全,头头要处相称掣。 君家三兄旧山侣,方寸久来常许与。 不觉淹留两月余,风光漫烂生洲渚。 宇文文学儒家子,竹绕书斋花映水。
这首诗是唐代女诗人薛涛的作品,题目为《赠苏小》。下面逐句解释这首诗: ```markdown 地人仙人家洛浦,闻道新年年十五。 巧转明眸双剑连,开妆一面千花吐。 流苏帐,云母屏,碧罗作卷花亭亭。 昆仑阿母暗钩引,东海麻姑投姓名。 梭能织诗筝解语,鸳鸯难称烟波侣。 偶逢曼倩巧言词,不觉投花忽相许。 自言夫婿心不骨,黄金买笑轻侯王。 掌中看舞腰欲断,暗里听歌愁满堂。 莫学为云去无迹,巫山高高接天碧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从主题、语言、形象、意境等角度赏析。首先,“柳枝词”三字点明了诗中描写的对象;其次,“锦池江上柳垂桥,风引蝉声送寂寥”,诗人描绘了一幅春风吹拂下,柳条垂挂在江边小桥上的美景图,同时,也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情;然后,“不必如丝千万缕,只禁离恨两三条”,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出柳条虽细长但能隔断自己的离愁别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