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涉
【注释】 竹枝词:一种古歌,相传为巴渝(今重庆一带)民歌。 十二峰头月欲低:指十二峰山的山顶上,月亮要落了。 聆:聆听。滩:水边。子规:即杜鹃鸟。传说其鸣声哀怨,故称“子规”。 空聆滩上子规啼:指在江边听到杜鹃的叫声,但不知是喜是悲。 孤舟一夜东归客:指诗人自己,他乘船在江中航行,一夜间就要回到故乡建溪。 建溪:古地名,在今江西境内。 泣向东风忆建溪:指他乘船行至东边,就想起家乡建溪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黄昏日暮驱羸马,夜宿濉阳烽火下。 - 关键词注释: - 羸马:疲惫不堪的马。 - 译文: 黄昏时分,太阳落山,我骑着疲弱的马,在濉阳城的烽火台下过夜。 - 赏析: 这个句子描绘了诗人在日暮时分骑马进入濉阳城,并在此过夜的情境,表现了行军途中的辛劳与孤独。 2. 此地新经杀戮来,墟落无烟空碎瓦。 - 关键词注释: - 墟落:指被战争破坏后的废墟。 - 译文:
岳阳别张祜 十年蹭蹬为逐臣,鬓毛白尽巴江春。 鹿鸣猿啸虽寂寞,水蛟山魅多精神。 山疟困中闻有赦,死灰不望光阴借。 半夜州符唤牧童,虚教衰病生惊怕。 巫峡洞庭千里馀,蛮陬水国何亲疏。 由来真宰不宰我,徒劳叹者怀吹嘘。 霸桥昔与张生别,万变桑田何处说。 龙蛇纵在没泥涂,长衢却为驽骀设。 爱君气坚风骨峭,文章真把江淹笑。 洛下诸生惧刺先,乌鸢不得齐鹰鹞。 岳阳西南湖上寺,水阁松房遍文字。
诗句原文: 无奈阿鼎何,娇啼索梨栗。 柴门正风雨,千向千回出。 译文: 无奈阿鼎何,娇啼索梨栗。 那扇柴门正在风雨中,仿佛千回百转地开启。 想通过阿鼎来了解老病之心情,赖他还能勉强度日。 注释: - 无奈阿鼎何:意为对阿鼎无可奈何,无法改变。 - 娇啼索梨栗:形容女子哭泣时的声音和动作。 - 柴门:指一扇用柴草搭建的门,常用于乡村或农家。 - 风雨:自然界的气象现象,此处比喻困境或困难。 -
巫峡云开神女祠,绿潭红树影参差。不劳戍口初相问,无义滩头剩别离。 注释:巫峡:指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神女祠:传说中的神女庙,在巫山十二峰之东。绿潭:清澈的碧水。红树:红花的树林。参差:不整齐,参差不齐。无义:不合情理,没有意义。戍口:戍守边境的关口。相问:相互问候。余义:多余的意义。滩头:河滩。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描绘了巫山神女的形象
山中五:五首。何:为什么。梅花:指梅树。 无奈:无计可施。雪:形容梅花洁白如雪。 惊节:因寒冷而感到惊讶。 惆怅:忧愁、伤感。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起句“山中五无奈何”点明了诗的主题,即诗人在山中无所作为,只能无奈地看着梅花盛开。这句诗既揭示了诗人的心境,也为下文的描写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的“无奈梅花何”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
这首诗的原文是“却归巴陵途中走笔寄唐知言”,作者是李白。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去年夏天,我来到夏口,黑风白浪在头顶呼啸。 船桨的声响在水里轧轧作响,但船始终没有前进。我看到他们张帆远去,心急如焚。 一个月后,我终于到达了鹦鹉洲,黄昏时分,号角声声喧哗着城头。 我在城中徘徊了很久,直到深夜,只梦见愁绪萦绕心头。 军中有一位贤能的李监察,他在清晨就送来了手札。 他教我如何参拜、行礼,每一步都恰到好处
诗句原文: 无奈涧水何,喧喧夜鸣石。 疏林透斜月,散乱金光滴。 翻译: 无奈的涧水声,夜晚石头的喧哗声。 疏林透过斜照的月亮,洒下金黄的光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的宁静美景和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前两句通过“无奈”表达了对自然景象的深深感慨,而后两句则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夜晚山林的幽美景色,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注释】 五 指“五斗米”:汉末道教所传五斗米道,为张陵所创。 奈何 无奈何,无可奈何。 落叶何 落花何,即落花。 纷纷 形容落花很多的样子。 衰草 指荒草。 疾来 病来。 拥户不能扫 指生病后无力打扫庭院。 云人 道士自称。 都迷 都迷失了方向。 上山道 指上山的小路。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山上病中写的一首抒情诗。首二句写病起时所见之景,三、四句写疾病之后,无力打扫庭院而感到茫然若失
《牧童词》是唐代诗人李涉所创作的一首诗歌,通过描写牧童的日常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淳朴民风。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与赏析: 1. 首句解读:诗句“朝牧牛,牧牛下江曲”描绘了诗人在清晨放牧时的场景,展现了牧童勤劳朴实的形象。 2. 第二句解读:诗句“夜牧牛,牧牛度村谷”延续了第一句的意境,表现了牧童在夜晚继续放牧的情景,强调了他们的辛勤劳动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3. 第三句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