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藻
诗歌 金缕曲 羌笛谁家奏。问天涯、劳劳亭子,几行秋柳。侬是江潭摇落树,猎猎西风吹瘦。算往事、不堪回首。阅尽沧桑多少恨,古今人、有我伤心否。歌未发,泪沾袖。 浮沤幻泡都参透。万缘空、坚持半偈,悬崖撒手。小谪知君香案吏,又向软红尘走。只合绾、铜章墨绶。指日云泥分两地,看河阳、满悬花如绣。且快饮,一杯酒。 译文 羌笛从何处吹响?我问天涯,那劳劳亭子边,有几行秋柳。我像江边的树木,被西风吹得摇曳生姿
【注释】 浪淘沙:词牌名,又名《采桑子》、《一箩金》。此调为双调小令。上下阕各四句,共八句,五平韵。上片四句,下片四句。上片首句“梧叶碧痕流”写秋色。第二句“箫谱凉修”是说萧瑟的秋风吹拂着清雅的乐音。《全唐诗》中无“箫谱凉修”之语,疑为后人误录。第三句“疏花篱落两般秋”,点明时节,写出了秋天特有的景色,也烘托出词人此时内心的孤寂之情。第四句“琴趣愔愔图画里”写词人闲情逸致,在琴声中品味着秋意
月华清 柳枝柔嫩匀称,梅朵娇小如粉,绮窗春色暗沉如雾。早晨镜前圆冰般的容颜,羞见远山眉弯如黛。算来芳信如水年华,与旧日的伴侣画船箫鼓共游。轻描淡写间,问旧时的罗袖,泪痕还残留着红杏花。 重新寻找笙谱。说斗草时无心,减兰时空赋。燕飞过梁上尘埃,半扇绣帘中香气阻留。玉手冷凉写在琴丝上,银烛短促敲打着钗角。黄昏将至又碧云四合,窗户外的晚阴更加阴沉。 赏析:此词描写了一幅闺人思念旧游、伤春惜别的图景
清平乐 银梅小院。十二重帘卷。雪北香南春不断。 无奈咏花人倦。满城初试华灯,满庭湿粉空明。云母屏风月上,高寒如在瑶清。 注释:银梅,即梅花,银梅小院,指的是梅花盛开的小院子里。十二重帘卷,指的是有十二扇的帘子被卷起。雪北香南春不断,意味着即使在寒冷的北方也能闻到梅花的香气,南方的春天也永远不会结束。无奈咏花人倦,意味着那些欣赏梅花的人已经疲倦了。满城初试华灯,指的是城市里开始尝试使用华丽的灯具
风入松 山河云外桂花浮。霞想广寒游。饭餐玉屑黄昏后,谪仙人、清绝无愁。冷淡心期印月,聪明耳性通秋。 娥妆不为夜凉休。圆镜正当头。阿谁惊起红尘梦,漫丁丁、宝斧频修。忽忆坡翁佳句,乘风欲上琼楼。 注释:山河云外的桂花飘浮着香气;我想象嫦娥正在广寒宫里游玩。我在黄昏时分吃了一些像玉石一样的食物;我是一位仙家人物,心情非常清高,没有忧愁。我的心地淡泊,就像月亮一样明亮,我的听力灵敏,能够听到秋天的声音。
满江红·西湖咏古十首其九 【注释】金粟:指佛教中的金色佛身。飞来峰石:指佛教中传说的从天而降、自灵鹫峰飞来的石头,即“飞来石”。数声茶板:指寺庙中僧人敲击木鱼的声音(敲木鱼以报时间)。南屏挂锡:指僧人在南屏山挂锡钵(僧钵),这是禅宗的一种修行方式。千世界:指人间的千般百态。宝地:佛教用语,指净土。一袈裟:指和尚穿的一件袈裟。笼山色:指山上树木掩映,好像被袈裟覆盖。醉模糊:形容人喝醉了酒
满江红·西湖咏古十首其七 孤山林和靖 世外高风,瘾君子、当年和靖。早占却、湖天一角,水窗烟径。残雪断桥寒著屐,夕阳孤屿春回艇。问几生、修得到梅花,先生聘。 云木下,钩辀听。图画里,笙歌屏。甚泉香荐菊,可曾消领。石老苔荒仙鹤梦,横枝小朵诗人影。月明中、我欲抱琴来,青山应。 赏析: 《满江红·西湖咏古十首其七》是南宋著名词人辛稼轩的作品。这首词以西湖景色为背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
【解析】 1.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与鉴赏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结合诗歌进行综合解读与赏析,此题要求学生注意“月华满地”“碧窗纱”“苔枝三尺”等关键词语,抓住这些关键词句理解诗句的含义。 2.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答题时要注意结合全诗加以概括。如“寻常一样碧窗纱”,表明诗人对梅花的赞美是超越时空的,无论何时何地,它都是那样美好可爱。
注释:苏小是钱塘的美女,想当年烟花世界。西泠下是美人黄土,一杯千载。垂柳楼台歌舞歇,笑桃门巷沧桑改。葬秋坟、不断雨和风,愁如海。 遥山抹,横眉黛。新蒲展,挼裙带。结同心松柏,绿阴团盖。翠烛有光诗境冷,钿车何处春魂待。可怜生、杯酒踏青浇,婵娟拜。 赏析:这是一首咏古词,写的是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词人通过描绘西泠桥畔的苏小墓及周围的景物,抒发了对古代美女苏小小生平及其与诗人交往的追忆之情。
【解析】 “摘得新翠一畴,吴蚕作茧时”:从田野上刚采下来的嫩绿的桑叶,是春天吴地养蚕人家的。这句诗写出了春天农村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谢君分绿玉,写乌丝”:你把我采来的新桑叶,像分给朋友一样地送给我,让我用它来缫丝。这句诗写出了自己得到新桑叶的喜悦之情。 “江乡风味闲消领,读新词”:在江南水乡闲适的心情中品尝着新采的桑叶,边品味着新词,边欣赏这美丽的风景。 【答案】 ①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