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羊高
下面是对昭公元年~三十二年的诗句、译文和必要的关键词注释的逐句释义: 1. 诗句:秋七月,楚子、蔡侯、陈侯、许男、顿子、胡子、沈子、淮夷伐吴,执齐庆封杀之。 译文:秋季,楚国的子、蔡国的侯、陈国的侯、许国的男、顿国的子、胡国的胡子、沈国的子、淮夷人一起进攻吴国,抓住齐国的庆封并将其杀死。 2. 赏析:此句描述了春秋时期一次重大的军事事件,楚子等八国联合进攻吴国,抓住了齐国的庆封并杀死了他
昭公十二年春,郑伯嘉卒;夏季,宋公使华定来聘。 郑伯嘉卒: 昭公十二年春,郑国的国君郑伯嘉不幸去世。这标志着昭公时期又一位重要政治领导人的离世,使得郑国的政治局势可能因此发生一些变动。郑伯嘉的去世,不仅对郑国本身是个损失,也反映了当时诸侯间交往频繁与政治权力更迭的复杂性。 宋公使华定来聘: 夏季,宋公派遣华定前来访问和通好,体现了他为了维持与其他国家的关系,特别是与晋国的友好
昭公元年(公元元年) 《春秋左传·昭公元年》记载了公元前571年的春天,鲁文公去世后,昭公即位为新君。在这一年,有多个重要事件:首先是叔孙豹与晋赵武等人的会晤;接着是楚国公子围的军事行动,以及秦伯的弟弟金咸的逃奔;此外,还有邾子华的去世。这些事件构成了该年的政治背景,也对后来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影响。下面将逐一解读这一年中的每个事件及其背后的含义: 1. 政治动态
昭公(元年~三十二年) 《春秋左传》记载了鲁昭公在位期间的事迹。此时期包括多个事件,从政治到军事行动,再到自然灾害的记录。以下为该时期的重要事件: 1. 政治与外交 - 鲁国的政治局势:鲁昭公在位时,面临内外政治的挑战。尽管无法出国或使用人才,但他仍尝试维持国家的秩序和稳定。这反映了鲁国当时政治环境的复杂性以及昭公试图应对困境的努力。 - 吴国的侵略行动:吴国在春末开始对越国进行军事进攻
《春秋左氏传》 襄公三十一年春王正月 诗句: 春,王正月。 夏六月辛巳,公薨于楚宫。 秋九月癸巳,子野卒。 己亥,仲孙羯卒。冬十月,滕子来会葬。 癸酉,葬我君襄公。 十有一月,莒人杀其君密州。 译文: 在这一年春天,周历的第一个月,穆叔从澶渊返回,与孟孝伯交谈,并预言赵孟(鲁襄公)不久将去世。夏季末,六月辛巳日,襄公死于楚国的宫殿中。秋天,九月癸巳日,太子子野去世。九月己亥日,仲孙羯也离世
下面是对《春秋谷梁传》中《襄公(元年~三十一年)》部分诗句的逐句翻译及注释: - 译文: 襄公在位的第一年,即春季,没有发生日食。夏季,卫石恶出逃到晋国。秋季,邾娄子前来朝见。冬季,齐庆封投奔楚国。十月,举行雩祭。仲孙羯前往晋国。冬末,天王逝世。乙未日,楚昭王去世。秋季八月,大旱。春季正月,公侯在楚国。为何提到公侯在楚国?因为一月是纪念君主的日子。夏季,公侯自楚国返回。庚午,卫候衎去世
襄公(元年~三十一年) 秋九月,葬卫献公。 齐高止出奔北燕。冬,仲孙羯如晋。 译文: 秋天的九月初,卫献公被安葬。齐国的高止逃亡到了北燕。冬天时,仲孙羯来到了晋国。 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春秋时期鲁国国君襄公在位期间的事件记录。诗中详细记载了襄公元年到三十年的一系列重要历史事件,包括政治、军事和外交活动等。这些事件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格局和社会状况,也展现了襄公在位期间的治理能力和领导风格
襄公(元年~三十一年) 季孙宿如晋。葬曹成公。 注释:季孙宿前往晋国。安葬了曹成公。 译文:季孙宿去到晋国,为曹成公送终,并处理相关事宜。 赏析:此诗记录了季孙宿前往晋国的行程。他前往晋国,是为了处理曹成公的相关事宜,包括安葬。 夏,卫孙林父帅师伐齐。 注释:夏天,卫国的孙林父率领军队进攻齐国。 译文:夏季的时候,卫国派来的将领孙林父带领军队向齐国发起了攻击。 赏析
诗句:襄公(元年~三十一年) 译文: 夏,晋侯派遣荀吴前来鲁国访问。 冬,楚子、蔡侯、陈侯联合进攻郑国。 春秋时期的诸侯间频繁的征战不仅体现了当时的政治动荡,也反映了各诸侯国的扩张意图与策略。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窥见当时复杂的政治关系和军事动态。 注释: - 襄公: 鲁桓公之孙,鲁庄公之子,鲁文公之弟。在位三十年,卒于公元前541年。他的统治时期是春秋中期
襄公(元年~三十一年) 春,齐崔杼帅师伐我北鄙。 夏五月乙亥,齐崔杼弑其君光。 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娄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娄子于陈仪。 六月壬子,郑公孙舍之帅师入陈。 秋八月己巳,诸侯同盟于重丘。公至自会。 卫侯入于陈仪。陈仪者何?卫之邑也。曷为不言入于卫?谖君以弑也。 楚屈建帅师灭舒鸠。 冬,郑公孙囆帅师伐陈。 十有二月,吴子谒伐楚,门于巢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