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凯
壬寅九日,即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野老园篱江水东,漙漙夕露满幽丛。 注释:园中的篱笆旁,江水向东流去。晚露打湿了草木丛生的地方。 漙漙,形容露水沾在草叶上的声音。幽丛,指草丛中。 赏析:诗人描绘了自己身处园中的景色,通过描写江水、落露、草木等自然景物,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秋日画卷。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和思考,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认知。 已教短发从天白
无题五首 门外青青草,今年更觉深。 前时玉钗堕,侍婢不能寻。 注释: 门外的青草又浓又密,今年的草长得尤其茂盛。 以前我丢失了一枚玉钗,侍女们也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赏析: 这首诗是李商隐在《无题》系列中的一首七言律诗。通过观察门外的草地,诗人感受到了岁月的流转和时光的无情,同时反映了自己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中“玉钗堕”暗示着失去的爱情,而“侍婢不能寻”则表达了对无法找回的爱人的无奈和悲伤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分析该诗的艺术特色”,然后根据要求从诗歌的意境、手法、结构、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方面来回答。答题时尽量多角度地思考作答,一般从意象、意境、手法等角度切入。此题要求分析诗人艺术表现手法的特点,注意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1) 第一句“西斋春树日阴阴”,写诗人在西斋欣赏春天景色。诗人用“树”字
十年避地谁知我,此日看君自可人。 空谷正思驹皎皎,清溪还度石磷磷。 韩公住处皆荒服,区册归时及早春。 闻道沙边风俗好,老夫东望欲为邻。 注释: 1. 十年避地谁知我:指诗人在靖康之难时流落江南,十年间无人知晓。 2. 此日看君自可人:今天见到你(姚性存)真是让人感到亲切可爱。 3. 空谷正思驹皎皎:想象在空旷的山谷中,一匹白色的马显得格外明亮洁白。 4. 清溪还度石磷磷:想象清澈的溪水流淌时
【解析】 “龙江”是地名,这里指长江。“细雨过江头”中的“过”字,既形容了雨点打在江面上的声音,又表现了夜行船在细雨中穿行的景象。“孤篷夜未休”中的“孤篷”一词,写出了船上的孤单与寂寞。“归心与烟浪”中的“烟浪”一词,把江水拟人化了,仿佛是烟雾和波浪一样在陪伴着作者。“相逐下扬州”中的“相逐”,表明作者与江水、烟雾、波浪一起向前进发,共同前往扬州。 【答案】 译文: 细雨洒落在江头
江上二首 野屋藏春树,江堤倚暮花。 买鱼留楚客,沽酒问吴娃。 注释翻译: - 野屋藏春树:野屋隐藏在春天的树木之下 - 江堤倚暮花:江堤边倚靠着傍晚的花朵 - 买鱼留楚客:购买鱼类来招待来自楚国的客人 - 沽酒问吴娃:购买美酒并询问吴地的女子的故事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江南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寓所二首 草阁闲庭春水边,雨蒲风柳自纷然。 邻翁对客还争席,水鸟依人欲上船。 西北朝廷无使节,东南城郭有烽烟。 老夫避地非游说,正少苏家二顷田。 注释: 草阁闲庭(闲庭:空闲的庭院)春水边,雨蒲风柳(蒲柳:指柳树和芦苇)自纷然。 邻翁(邻居的老翁)对客(招待客人)还争席,水鸟依人(依:靠近)欲上船。 西北朝廷(指朝廷的西部)无使节,东南城郭(指城市的东、南两面)有烽烟(烽火)。
寄南台掾朱自明时初复役 世祖行台列俊贤,掾郎家世本儒先。 一时人物青云上,十道风霜白昼前。 最爱群公交荐日,正逢天子中兴年。 腐儒饥饿干戈际,欲买山阴雪后船。 译文: 朱自明,你当时还是南台的掾吏。 你的家族世代都是读书人,有很高的学问和才华。 那时的人们都希望在朝廷中有所作为,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你也是其中的一员,希望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 腐儒饥饿干戈际,欲买山阴雪后船。 你是一个饱学之士
注释: 京城(这里指的是诗人的故乡)收到了家书。 江水有三千里长,家信有十五行之多。 家信里没有其他的话,只是说早早回到故乡。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收到家乡来信时所作。首句写景,点明地点,渲染气氛,烘托思乡之情。“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这两句诗把江南万里江山写得如此生动、真切。而“家书”二字却使读者想起“鸿雁传书”的典故。第二句紧承第一句,进一步写收到家书的欣喜,但并没有直接抒情
【注释】 寄家书:托付家书。 白发时时脱,青山处处同:年岁渐长,头发由黑变白;而青山始终不变,四季常青。 人行千里外,书到五湖东:离家很远的人在外奔波,而书信却能够送到遥远的东海之滨。 【译文】 我的头发天天在掉,青山依然绿得那么鲜艳。 我离家千里之外,可我的家信却已经送抵东海之滨了。 【赏析】 这是一首思乡之作。诗人通过白发、青山、千里、东海等意象的巧妙运用,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