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斋春树日阴阴,下有飞花一尺深。
幽趣未容他处坐,新诗只向此中吟。
邻翁小圃春相接,渔父扁舟晚更寻。
归去故园应念此,他时怀抱亦难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分析该诗的艺术特色”,然后根据要求从诗歌的意境、手法、结构、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方面来回答。答题时尽量多角度地思考作答,一般从意象、意境、手法等角度切入。此题要求分析诗人艺术表现手法的特点,注意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1)
第一句“西斋春树日阴阴”,写诗人在西斋欣赏春天景色。诗人用“树”字,写出了春日的景色是生机盎然的,而“阴阴”二字则写出了树木茂密,阳光难以透过,所以诗人站在树下,只能看到树阴。这里既点明了时间是春天,又写出了环境的清幽。
(2)
第二句“下有飞花一尺深”,写诗人在树下看到的景物。这里的“下”指地面,“飞花”指花瓣随风飘落,“一尺深”说明花瓣飘落得非常密集,因此地上积得很厚。这句诗描绘出一幅春天美丽的画面,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
(3)
第三四句“幽趣未容他处坐,新诗只向此中吟”,意思是说在西斋欣赏美景时,诗人感到十分惬意,心情舒畅,于是便坐下来静静地欣赏美景。这时,诗人想到了自己写的诗还没有来得及写出来,于是他拿起笔,在西斋里写下了自己的新诗。这句诗既表明了诗人内心的欣喜,也表明了他喜欢在美好的环境中写作。
(4)
第五六两句“邻翁小圃春相接,渔父扁舟晚更寻”,描写的是邻居老人和小渔夫的活动。这两句诗既表现了邻居老人与诗人之间的友好关系,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看到了邻居老人和小渔夫在欣赏美景,从而表现出一种和谐的气氛。
(5)
最后一句“归去故园应念此,他时怀抱亦难禁”,意思是说诗人回到家乡之后,应该怀念这个美丽的地方,即使将来离开了这个地方,他的心中也会永远怀念它。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环境的留恋之情。
【答案】
译文:
我在西斋欣赏着春天景色,只见树上的树叶茂密,阳光无法透过,我站在那里只能看到树阴。树下有飞花堆积,地上有花瓣飘落,我的心情十分愉悦。我在西斋欣赏美景时,还想起了自己的新诗还没有写完呢,于是我拿起笔,在西斋里写下了自己的新诗。我看到了邻居的老人和小渔夫在欣赏美景,他们的生活也很美好。我离开这个美好的地方后,会怀念这个美丽的地方,即使将来离开了这个地方,我的心中也会永远怀念它。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诗人借赏春之机,来到友人家中西斋观赏春景。首句写环境,次句写所见。春日,西斋的树木葱茏茂盛,遮天蔽日,阳光无法透过;而地上则有飞舞的鲜花堆积如尺,可见春色之浓丽。三、四句以设问自答形式,进一步渲染了春意之浓郁。“幽趣”一词,既形容春光的美好,又透露出作者欣赏美景时的愉悦心情。
五、六句承上启下。作者在西斋欣赏美景时,想到自己还没有写好的一篇新诗。他放下手中的笔,继续欣赏美景。同时他也看到了邻居老人和小渔夫在欣赏美景,他们的生活也很美好。这一部分既表现了作者的闲适心情,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重点,也是全诗感情的高潮所在。前句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离开西斋后,一定会想念这个美好的地方;后句运用典故,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