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叔宝
七夕宴乐修殿各赋六韵 秋初菱荷殿,宝帐芙蓉开。 玉笛随弦上,金钿逐照回。 钗光摇玳瑁,柱色轻玫瑰。 笑靥人前敛,衣香动处来。 非同七襄驾,讵隔一春梅。 神仙定不及,宁用流霞杯。 注释: 1. 秋初菱荷殿:形容宴会场所的华丽和优雅。 2. 宝帐芙蓉开:比喻宴会的装饰豪华,就像美丽的芙蓉花在宝帐中绽放。 3. 玉笛随弦上:指宴会上吹奏的玉笛随着音乐的节奏而响起。 4. 金钿逐照回
【注】禊:古代的一种风俗,为除不祥,人们在水边祭祀,以鱼、鳖的血涂在器具上。 中园:庭院。 是时乃季月:此时正是农历二月的末梢。 兹日叶上巳:此日是上巳节。 有:通“又”。 游伊洛:游览伊洛地区。伊水在河南洛阳附近,洛水在河南洛阳附近,二水合流处为洛阳。 高堂:指家庙或祖庙,即宗庙。 式骖:指车驾。 善政日驯雉:善政能使野鸡归顺。善政,指治理得好的政治。驯,驯服,归顺。雉,野鸡。 兰桂观往辙
【注释】 1. 七夕:农历七月七日,传说这天牛郎织女相会。 2. 高台:指天上的星宿。 3. 仙驾:天上的神车。 4. 雷徙:雷电。 5. 霞:彩云。 6. 动马:指织女乘着云朵。 7. 斗转:北斗星移动。 8. 斟:斟满酒。 9. 靥(yè)色:指女子的面颊上的红润颜色。 10. 髻(jì):古代妇女的发式。 11. 遽(jù):急迫,急促。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七夕之夜宴饮时所作的咏物诗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译文: 亭亭秋月明,团团夕露轻。 凤驾今时度,霓骑此宵迎。 疏上采霞动,粉外白云生。 故娇隔分别,新欢起旧情。 含笑不终夜,香风空自停。 我们将逐句解释诗句的含义及其背景: 1. "亭亭秋月明": 描述了一个明亮的秋天月亮,形象地描绘了中秋之夜的美景。 2. "团团夕露轻": 描述了晚秋的露珠,圆润而轻盈,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3. "凤驾今时度":
解析和翻译: 1. 绮殿三春晚,玉烛四时平。 - 诗句释义: 在华丽的宫殿中,春天已晚,而四季的阳光都如此明亮平和。 - 关键词注释: 绮殿 - 华丽、精美的宫殿;春晚 - 春天已经很晚;玉烛 - 比喻太阳,象征光明和温暖;四时 - 四季;平” - 指光线或温度均一。 2. 藤交近浦暗,花照远林明。 - 诗句释义: 藤萝交错,靠近河边显得昏暗;花儿照亮了远处的树林,使之显得明亮。 -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语言风格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具体的诗文内容分析,注意答题模式为:诗句+译文+注释+赏析。 本题中,“时宰磻溪心,非关狎竹林”中的“时宰”,指代当时的当权者;“磻溪”,地名,位于安徽省黟县,以产石砚而闻名;“竹林”
【注释】 同平南弟元日思归诗:同平南的弟弟在正月初一思念回家。 至德掩羲黄,成功迈禹汤:至德皇帝的功业,可以与古代的圣王相比。 仪刑元四海,来庭盛万方:四方的百姓都以朝廷为仪表。 鸣玉观升降,击石乃铿锵:朝廷官员用玉制的乐器演奏乐曲,声音清脆悦耳。 三春气色早,九疑烟雾长:春天的气息已经到来,九疑山的云雾缭绕。 浮云断更续,轻花落复香:飘散的云朵时断时续,轻轻的花落下后又重新散发出香气。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首先明确题目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要求分析诗歌的内容、思想情感,并结合全诗加以理解赏析。“七夕宴”指的是七夕节的聚会,“宣猷堂”指宴会之地,“赋一韵咏五物自足为十并牛女一首”指作五言诗来咏牛郎织女。“其四 唾壶”是这首诗的最后一句。 【答案】 (1)七月初七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和结构。 1. 诗句:贤舍观穴踵,瓜田睹蹑迹。 - 释义:在贤舍(指有才能的人的居所),可以观察到人们如何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足迹;而在瓜田(比喻容易引起误会的地方),可以看到人们如何小心行事以避免踩到瓜藤。 - 关键词:贤舍(才)、瓜田(误会) 2. 诗句:矩步今有仪,用此前嘉客。 - 释义:现在有了规范的步伐,以前都是好客人。 - 关键词:矩步(规范的步伐)
注释: 1. 河汉言清浅,相望恨烟宵。——银河如清澈的河流,相隔虽远但彼此思念却更深,因夜深人静只能对着夜空长叹。 2. 云生剑气没,槎还客宿遥。——云雾缭绕如同剑气,我漂泊在外无家可归。 3. 月上仍为镜,星连可作桥。——月亮高悬像镜子一样照见人间万象,星星闪烁仿佛连接成一座桥梁。 4. 唯当有今夕,一夜不迢迢。——今夜只有我们在一起度过,不再遥远和漫长。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