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安卿
【注释】 1. 近时人:近期的作者。 2. 咏潇湘八景:写潇湘地区的八处名胜,即洞庭湖、君山、岳麓山、衡山、衡阳、零陵、漓江和桂林等。潇湘,今湖南、广西一带。 3. 效颦:比喻模仿别人的失败或丑恶。 4. 洞庭秋月:指洞庭湖上的秋月。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为古时著名的风景区,也是诗人游览的地方。 5. 南极苍梧北逾济:极言洞庭湖水之广,南到苍梧山以北,北至济南府(治所在历下)。苍梧山
注释: 1. 绀宫崔嵬插苍冥,暮阴凝紫蒙丹青。 【注释】:绀宫,即皇宫,用绀色修饰,颜色深沉;崔嵬,高大的样子;插,插入;苍冥,苍莽的天地间;暮阴,傍晚的阴云;凝,凝聚;紫蒙,紫色的云雾;丹青,红绿色彩。 2. 华鲸吼彻日西坠,片月渐渐升东溟。 【注释】:华鲸,巨大的鲸鱼;吼,吼叫;彻,直达;日西坠,太阳向西落山;片月,一弯新月;渐渐,逐渐;升,升起;东溟,东方的天空。 3. 老僧莫归尚馀暇
【解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描绘了僧人在莲花台前静坐的形象。全诗四句,每句七字,押平声韵。从内容上看,诗人以僧人为模特,创作了一副佛教壁画;从形式上说,诗人又用诗句来点染、烘托、渲染画面。“蟠龙老僧凯南仲”,诗人首先以“蟠龙老僧”来点出画中人物的身份和特征,“蟠龙”即盘曲的龙,象征着威严与神圣,“老僧”则表明画中的人物是一位和尚,且年纪不小。“平生信实无嫌猜”
注释: 1. 读近时人诗有咏潇湘八景者,辄用效颦以消馀暇 2. 洞庭秋月 3. 骆驼水枯圆露觜,橘洲霜清平似砥。 4. 衡阳回侣羽翮疲,接翅连群飞复止。 5. 洞庭波阔菰米稀,弋人夜榜机心微。 6. 平明又为稻粱谋,来看行迹空嗟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叹潇湘八景的诗,表达了作者对潇湘八景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 “予读近时人诗有咏潇湘八景者,辄用效颦以消馀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注释】: 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岳阳市。潇湘八景:指湖南的岳州(今岳阳)、衡山、衡阳、耒阳、常宁、邵阳、郴州、永明等八个名胜古迹组成的风景线。近时人诗:指近时的诗人所写咏及潇湘八景的诗歌。效颦:比喻模仿别人的样子,结果适得其反。余暇:闲暇之余。洞庭秋月:指秋天的洞庭湖上明月。咫尺:比喻距离很近。风惨云霾:形容风雨交加的景象。四极:四方。水凫(fú):野鸭。鸿鹄(hú):大天鹅。渔蓑(suō)
【注释】 予读近时人诗有咏潇湘八景者辄用效颦以消馀暇洞庭秋月:我读了近期人们写的有关潇湘八景的诗,就用模仿的方式消遣我的闲暇。洞庭:指洞庭湖。暝云破红日色微:傍晚时分,云雾散去,红日西斜,天色渐微暗。暝(míng)云:傍晚的云;破:消散、散开。轻舟冉冉湾寒矶:轻快的小船缓缓靠向岸边,停靠在寒冷的山石上。轻舟:小舟;冉冉:缓慢的样子;湾:弯曲,此处指靠岸;寒矶:冷石。湿罾(zēng)悬水 水犹缀
诗句释义 1 余观近时诗人往往有以前代台名为赋者: 观察现在,许多诗人经常使用古代的台名来创作诗。 2. 辄用效颦以消馀暇: 他们总是模仿别人的风格,以此来消遣时间。 3. 章华台: 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楚国台榭,位于今天的湖北省武汉市附近。 4. 万里长江东入海: 指长江从西向东流入大海。 5. 千年高台今尚在: 虽然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这个高台仍然保存着。 6. 当时谁道凤凰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全诗如下: 洞庭秋月,潇湘八景之一。此诗写秋日洞庭湖畔的景色和诗人的感受。 雨馀山径溪萦回,小桥野店相因开。 新烟覆屋色掩映,薄日笼树光熹微。 芋魁香软紫姜脆,旋沽美酒添尊罍。 不辞馀润湿衣袂,但惜屐齿伤莓苔。 注释与赏析: - 雨馀山径溪萦回:雨后山路蜿蜒曲折,溪流环绕。 - 小桥野店相因开:小桥和野店随着雨水而开放。 - 新烟覆屋色掩映:新升的烟雾笼罩着屋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它描绘了章华台的景象,并通过对古代人物的引用来表达对历史事件的评论和感慨。下面是这首诗逐句的释义、译文、关键词注释和赏析: 诗句释义 - 余观近时诗人往往有以前代台名为赋者辄用效颦以消馀暇: 我观察到近来的诗人经常模仿前人的台名进行赋诗,以此消遣闲暇。 - 金茎擎露空崔嵬,湖台筑恨心犹哀: 金色的柱子(象征皇家)承载着露水,显得高耸而孤独
这首诗是作者在阅读他人关于潇湘八景的诗歌后,模仿其风格所创作的。下面是这首诗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 “岳阳楼昏水云黑,夜揭冰轮破幽寂。” - 注释: 描述了岳阳楼在夜晚的景象,天空中的水汽和云雾使得景色显得阴暗。 - 赏析: 这句描绘了岳阳楼夜景的宁静与神秘,营造出一种深沉而静谧的氛围。 第二句: “浮光万顷跃寒金,倒影一规沈素璧。” - 注释: 描述了湖面闪烁的光芒,如同寒金一般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