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纲
【注释】 雁门太守行:唐代边塞诗。作者高适,字达夫,一字仲武,自称渤海县(今河北景县)人。天宝五年(746)进士,授封丘尉,后曾任淮南、巴蜀、睢阳、河中府等地方长官。 陇暮风恒急:陇山在北方,黄昏时常常刮着猛烈的风。 关寒霜自浓:关塞上的寒气,比平常要重。 枥马夜方思:马被放在马厩里,夜晚也想着驰骋。枥马:指关中的马匹。 边衣秋未重:边地的衣物秋天还没能穿上。秋末:指农历十月。 潜师夜接战
怨歌行 十五颇有馀,日照杏梁初。 蛾眉本多嫉,掩鼻特成虚。 持此倾城貌,翻为不肖躯。 秋风吹海水,寒霜依玉除。 月光临户驶,荷花依浪舒。 望檐悲双翼,窥沼泣前鱼。 苔生履处没,草合行人疏。 裂纨伤不尽,归骨恨难祛。 早知长信别,不避后园舆。 注释: - 怨歌行:一种古代诗歌体裁,通常表达悲伤、怨愤的情感。 - 十五颇有馀:十五岁的年纪已经足够成熟,但可能还没有足够的智慧和经验。 -
枣下何纂纂,垂花临碧涧。 垂花是牡丹花,这里指牡丹花的花朵;结翠依丹巘,结翠是青翠的枝叶,丹巘是指红色的山崖。 非直入游宫,兼期值灵苑。 非直是指不是单单为了观赏美景,而是想要游览宫殿,值是停留的意思。 落日芳春暮,游人歌吹晚。 落日是指傍晚时分太阳落下,芳春指的是春天的花,这里的芳春指的是春天的花季。游人是指来欣赏美景的人,歌吹指的是唱歌和吹奏乐器。晚是指傍晚时分,夕阳西下的时候。 弱刺引罗衣
金乐歌 槐香欲覆井,杨柳正藏鸦。 山炉好无比,玉构火窗赊。 床头辟绳结,镜上领巾斜。 铁镬种梁子,铜枢生枣花。 城按特言家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应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其内容大意;然后结合题目要求,从意象特点、表达效果等角度分析诗歌。 “凌晨光景丽,倡女凤楼中。”清晨的光景多么美丽,美女们正在华丽的楼台里。诗人写景起兴,为下文描写美女出场作铺垫,营造了一个美好的氛围。“艳歌篇十八韵”是第一段,首句写景,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 第二段:“分妆间浅靥(yè),绕脸傅斜红。”美女们化妆时
南游偃师县,斜上灞陵东。 回瞻龙首堞,遥望德阳宫。 重门远照耀,天阁复穹窿。 城榜疑复道,树里识松风。 注释:从南边游览到偃师县的龙首山,然后往东爬上灞陵。回头望着龙首山上的烽火台,遥望着远处的德阳宫。城门重重,远处的城门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明亮,高高的宫殿像一座座山峰。城墙上的匾额像是一条条曲折的山路,树丛中似乎能闻到松树的清香。黄河流入了洛水,丹泉水环绕着射熊山。夜晚月亮悬挂在天空
【注释】: 1. 棹歌行:指在水上划船时唱的歌。 2. 妾家:我家住的地方。湘川:指湘江一带的河湖地区,泛指湖南一带。 3. 菱歌:指唱菱歌的人。 4. 风生解刺浪:风吹来时,波浪能够被吹开而平静下来。 5. 水深能捉船:水位深,能将船托起。 6. 叶乱由牵荇,丝飘为折莲:水面上,随风飘动的荇菜像要牵引着船一样;飘落的水草就像要折断的莲花。 7. 溅妆疑薄汗,沾衣似故湔:水花溅到脸上
【注释】 名都:有名的城市。丽质:美丽的容颜。 荡子:指不守节的男子,这里指丈夫。秋胡:春秋时期人,因妻子被夺而发怒,去问神,结果又失去。无定期:没有确定的婚期。玉貌:如玉般美好的容貌。歇红脸:形容女子的面色苍白。长颦:长时间地皱眉。串翠眉:用翠色画眉的样子。奁镜:梳妆用具。朝色:早晨的容颜。迷:迷惑。故丝:旧时女子用来装饰头发的线。本异:原本不同。摇舟咎:指丈夫不守妇道,抛弃妻子。 生离
蜀国弦歌篇十韵 铜梁指斜谷,剑道望中区。通星上分野,作固下为都。雅歌因良宋,妙舞自巴渝。阳城嬉乐所,剑骑郁相趋。五妇行难至,百两好游娱。牲祈望帝祀,酒酹蜀侯姝。江妃纳重聘,卓女爱将雏。停弦时击爪,息吹更治朱。脱衫湔锦浪,回扇避阳乌。闻君握节返,贱妾下城隅。 【注释】 铜梁:指四川重庆。 通星:指北斗七星。分野:分属的地域。 作固:建立巩固的国家。 良宋:指宋国。《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载
泛舟横大江 沧波白日晖,游子出王畿。 旁观重山转,前看远帆稀。 广水浮云吹,江风引夜衣。 旅雁同洲宿,寒凫夹浦飞。 行客谁多病?当念早旋归。 译文: 1. 泛舟横大江 - 我正驾船横渡浩瀚的大江。 2. 沧波白日晖,游子出王畿。 - 碧波荡漾,日光照射下的江面上。我是离家远游的人。 3. 旁观重山转,前看远帆稀。 - 我在岸上观赏远处的群山在变幻中逐渐消失,前方则能看到稀疏的帆船。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