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东
注释: 1. 野田荠菜花如织:野田中的荠菜花开得像一朵朵白色的花朵密集在一起。 2. 村女牧童相值:村中的女孩子们和放牛的小孩相遇了。 3. 调笑曼歌柔,鞭动牛奔喜洋溢:她们一边交谈着一边唱歌,鞭子挥动着牛儿欢快地奔跑。 4. 翠钿隐髻添丰泽:女子的头发上戴着翠色簪子,使头发更加浓密有光泽。 5. 珠汗侵粉额:汗水滴落在额头上,使脸颊更加红润。 6. 个处见天真,尽许风流愁未识
【注释】 ①三娘:指古代传说中的三个女子,分别为麻姑、西施、王母。她们都是传说中能织云锦的仙女。三娘教子,即麻姑教子。梁红玉:春秋时吴国将领伍子胥之女。伍子胥曾为楚平反,楚昭王要他到楚国去,他拒绝说“父兄坟墓在楚”,于是被昭王派去攻打楚国,最后壮烈牺牲。 ②倚楼:靠在楼上。霜融:形容天气转晴。素瓦:青白色的屋瓦。 ③弦索:琴瑟乐器的丝弦。繁声:声音繁杂。渐发:逐渐传来。镫:古时的一种照明用具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本诗前四句描写一位女子的美貌,后四句写她与男子的幽会。“系裙腰”三字点明主题,是全篇的关键,以下都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眉尖微透睡时春”一句中,“眉尖”指女子的眉毛,“微透”说明女子正在睡觉,“睡时春”说明女子的眉梢微微上翘,如春天的柳叶一般,显得十分娇媚动人
【注释】 鬲溪:古地名,在今河南省禹县。梅令:梅词。梅词是宋代流行的一种词体名称。颖华(1092—1156),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虚,开封人。他善画梅,有“画梅圣手”之称。苔枝:苔花。薄铢衣:指仙女的衣服。绿华来去时:指美女来去。清影:指女子的倩影。试妆宜:试妆适宜。胭脂:古代妇女化妆用的一种红色颜料。玉纤:指女子的手。漫教:任凭。羌笛吹:指羌族的乐曲声。羌笛:即羌笛,羌族乐器,形似笛
【诗句解读】 瑶台:神话传说中的仙山。陈蒙庵、从贞白都是作者的朋友,他们曾来过瑶台。 聚八仙:聚集了八位仙人,可能是作者的朋友们的化身。 陈蒙庵从贞白所索观余所为听歌词,复作一首,邀二君同和:陈蒙庵和从贞白来观看我所做的歌词(词),我为他们作了一首新词,邀请他们一起和我的曲子。 麝散高空。层梯峭、相随步屧玲珑:香粉散开,飘到了高高的空中;台阶陡峭,宛如一条条蛇蜿蜒在台阶上。 笑围歌阵
菩萨蛮·陆丹林倩人画像,大千为补衣褶及枫树,乞题 【注释】①曲江:唐时曲江池在长安。②流风歇:指曲江之水已停,秋风已止。③南陈:南朝陈国。④何物:什么。⑤韶颜:美好的容颜。⑥一枝枫叶丹:用枫叶作画笔,画出了枫叶的红色。⑦三英: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关羽、张飞、赵云,号称“桃园三结义”。⑧因诗瘦:指画家因为画得太多而消瘦。 译文: 离开曲江后,秋风吹息了,岭南又见到了梁朝陈国的遗迹
《长相思慢·和清真》 夜月微明。风摇窗网,愁极心似悬旌。街喧尽散,画鼓初传,凭几寂坐魂惊。倦眼偏醒。讶铜盘残烛,焰冷疏萤。片纸书轻。几回看、恨语谁听。 注释: - 夜月:夜晚的月亮 - 微明:隐约可见 - 风摇窗网:风吹动窗户的网状装饰 - 愁极心似悬旌:忧愁到了极点,心情就像悬挂在空中的旗帜一样 - 街喧尽散:街道上的人声已经消失殆尽 - 画鼓初传:画着图案的鼓刚刚敲响 - 凭几寂坐魂惊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积累。本题要求考生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并赏析。首先明确注释,然后结合诗句进行理解分析即可。 【答案】 “节候推排星运转”意为:节气推移,星辰运行。“强分过去来今”,意为:勉强分辨过去和现在。“偶缘闻见动羁心”意为:偶然听到什么,就使羁旅之心动了起来。“征人遥度陇,宿鸟倦归林”意为:远方的行人正在越过陇山
夜游宫·用方回体韵 江上寻梅棹发烟波尽处孤帆灭。邓尉繁花明茜雪。绣筵开,记当时亲自折。凝想成悲咽。故人去、死生都绝。回望青山如恋别。醉推篷,更依依窗外月。 注释:在江上寻找盛开的梅花,当帆影消失在烟波浩渺的江面上时。邓尉山的花朵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鲜艳,仿佛是红色的茜草花。在华丽的宴会上,我亲手折下了这些美丽的花朵。回忆起往事,不禁心生悲凉。我的朋友已经离开,生死都与我无关。回首望去
【注释】 惜寒梅:惜,珍惜;寒梅,指梅花。万卉凋零,有江梅、独许雪霜盟约。粉艳天真,苒苒香浮绣幕。满樽芳酒共谁酌。望天际、轻阴旋作。家园无恙,忘了归来,细看红萼。 相思未是断却。柰江关赋愁,不堪落寞。花下前欢,此景羞人问著。拟凭鳞羽诉离索。怕纸尽、越添意恶。十分清瘦,南枝渐坼,莫近高阁。 译文: 万卉凋零,只有江梅、独自与雪霜约定。粉艳天真,香气飘溢如绣幕。满杯芳酒与谁共饮?望着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