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宜甫
这首诗的作者是明代的杨慎,字升庵。他的诗词作品以豪放、奔放和深沉著称,被誉为“诗史”。这首诗是他在一次夜深人静时听朋友董舒隐弹琴,被李陵思汉的情绪所触动而创作的。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解读和赏析: 1. 幽人南来弹玉琴,泠泠一曲悲南音。况作李陵思汉调,使我夜听忧难禁。 - 幽人,指作者自己,南来,从南方而来。 - 泠泠,形容音乐的清脆悦耳。 - 玉琴,珍贵的琴。这里指董舒隐弹奏的琴。 -
留忠斋承旨南归蒙寄广香盐梅作别渴心久生尘,鼻孔徒撩天。 岂意留夫子,修书念臞仙。 注释: - 渴心久生尘:形容内心极度渴望某物,以至于心如同被灰尘覆盖。 - 鼻孔徒撩天:形容对某物的极度渴望,以至于无法自控。 - 岂意留夫子:表示对某人的惊讶或不解,为何对方能如此坚持。 - 修书念臞仙:表示对某人的思念之情,希望他能收到书信。 - 气味忆吾土:表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希望他能记得故乡的味道。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能力。此题既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也考查了对作者感情倾向的把握和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赏析。 “有姊有姊在建阳,夫家辛苦事农桑”,首句起笔点题,表明自己思念故乡。“建阳”,地名,即今江西上饶。建阳是诗人的故乡,也是他的姐姐所在之地。“夫家”,指妻子家,即丈夫所在的家庭
徐州读黄楼碑 黄楼灰烬馀,基峙东门外。 雄碑刻石赋,烈火烧不坏。 美哉词翰人,光焰好文彩。 世间两奇绝,呵护有神在。 注释:黄楼遗址的残骸尚存,矗立在城外的东面。 雄伟的黄楼碑石刻在一块大石上,虽然经过烈火焚烧也没有毁坏。 赞美黄楼的人啊,你的文字才华如同闪耀的光芒,美丽而动人。 黄楼和你的书法都是世间罕见的奇景,受到人们的重视和保护。 风流倜傥的黄楼啊,他的风度和才情仍然可以让人想象
【译文】 双耳忽然鸣叫,好像不是人籁传。 晴天雷声震响于白昼,石涧奔涌寒泉。 曾瑟本来就应该舍弃,陶琴可以不要弦。 冥心静想试问苍天,触类旁求可悟道。 【注释】 双耳忽呜:突然听到耳朵里发出响声。 非人籁传:好像不是从人那里传来的声音。 殷:大。 奔:急流冲刷。 固宜舍:本来应当舍弃。 曾瑟:一种古琴,这里指古琴。 陶琴:古代的一种乐器,陶制琴身。 冥心:专心致志。 试:试着。 问苍天
【注释】 (1)四歌行:唐代诗人杜甫的五言绝句组诗,共四首,每首都有“四”字。 (2)有母:指老母。 (3)年七十:七十岁 (4)倚门望儿泣:形容母亲对子女的思念之情。 (5)昔年典衣供学书:从前为了供儿子读书,把衣服典当了。 (6)惟愿功名当早立:希望儿子早日取得功名。 (7)去年缝衣念远游:去年缝制衣物时想到儿子远游在外。 (8)老眼穿针恐行急:年迈的眼睛穿针怕走得太快。 (9)二歌兮心悲伤
诗句释义 1 初春月寄王眉叟:在春天的初期,我写信给眉叟(指王眉叟)。 2. 娇娥对春初,新画一眉月:美丽的女子面对春天之初,新画了一弯月亮。 3. 脉脉天涯心,迢迢拜瑶阙:思念的情感如脉脉的月光般深远,遥远的距离让人遥拜皇宫。 4. 微光射边垒,行客忆离别:微弱的光芒穿透了边关的堡垒,行者在旅途中怀念着别离。 5. 今年十三度,随处见圆缺:今年已经过了十三个这样的圆月
古人云泾河,水流本浑浊。 今我来泾州,见水绕城郭。 尘颜照清泚,似怪缨可濯。 古来有谗士,曾厌清流恶。 诗句注释与赏析 注释 - 古人云泾河:引用古人对泾河的描述。 - 水流本浑浊:泾河原本水质浑浊不清。 - 今我来泾州:诗人来到今天的泾州地区。 - 见水绕城郭:泾河水环绕着城池。 - 尘颜照清泚:尘土沾染了清澈的泾水,形容泾水的不洁净。 - 似怪缨可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全诗内容进行理解和分析。本诗前四句写兄弟三人从小一起玩耍、生活,相依为命,共同成长。后六句则抒发自己思念兄长的深情。 【答案】 译文:我有两个哥哥,一个哥哥很纯朴、善良,另一个哥哥少年时便离家去谋生,四处奔波
四歌行 有父有父溪村居,苍颜白发七尺躯。醉时高歌乐疏旷,家无担石常晏如。 注释: - 《四歌行》是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描述了一位老人在溪村的生活状态。 - “有父有父”意为“有一位父亲”。 - “溪村居”指的是生活在溪边的小村落。 - “苍颜白发”形容老人面容苍老、头发花白。 - “七尺躯”指人身长约七尺。 - “醉时高歌乐疏旷”意为在醉酒时高歌,快乐无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