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母有母年七十,家中倚门望儿泣。昔年典衣供学书,惟愿功名当早立。
去年缝衣念远游,老眼穿针恐行急。儿也驱驰荷圣明,薄俸寄归嗟晚及。
呜呼二歌兮心悲伤,白云万里闽天长。

【注释】

(1)四歌行:唐代诗人杜甫的五言绝句组诗,共四首,每首都有“四”字。

(2)有母:指老母。

(3)年七十:七十岁

(4)倚门望儿泣:形容母亲对子女的思念之情。

(5)昔年典衣供学书:从前为了供儿子读书,把衣服典当了。

(6)惟愿功名当早立:希望儿子早日取得功名。

(7)去年缝衣念远游:去年缝制衣物时想到儿子远游在外。

(8)老眼穿针恐行急:年迈的眼睛穿针怕走得太快。

(9)二歌兮心悲伤:两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内心悲伤。

(10)白云万里闽天长:形容故乡距离遥远。

【赏析】

这首《七律》是杜甫在流寓夔州时所作的四首五言古诗。其中“四歌行”是第四首。

此诗开头三句写老母盼望儿子早成大器的心情:有母亲、有母亲;七十岁时,仍倚门望儿;以前典衣供子求学,只望儿子早日成名。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重点,写今年母亲又为儿子缝制寒衣,准备让他远游,但又怕他走得太急切而耽误行程,以致老眼穿针,怕走得太快。这里,“去年”与“今年”,“缝衣”与“远游”,构成了时间与空间上的对照,突出了母亲的无限牵挂之情。

第五六两句是全诗的关键句,也是抒情的高潮。诗人用“薄俸寄归嗟晚及”来表达对朝廷厚禄养廉的感慨。“薄俸”即微薄的俸禄。“嗟晚”,即叹息自己入仕较晚,不能及早报效国家。这既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也表达了他壮志未酬的抑郁情怀。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总结。诗人以“呜呼”二字领起两首诗歌。这两首五言古诗都是抒发诗人的哀伤之情的,分别题为“二歌”、“三歌”,可见是同一首诗的不同部分。前两章主要抒写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后一章则抒发了诗人对自己前途的担忧与忧虑。

这首诗是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其内容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诗人运用白描手法,通过对比,表现了自己对现实的看法和态度,以及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