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执信
【注释】 绝巘:高峻的山岭。平临:平视。开:开阔。 天风:指从天空中吹来的风。氛埃:烟雾、尘埃。 路于残雪消中见:在残雪消融的地方,可以看见道路。 人自群山阙处来:人们是从群山的缝隙间走来的。 树外连峰横作鄣:树林外的连绵山峰像屏障一样横挡着。 马前云气散成堆:马前的云彩像一堆堆的白云。 蜡屐:用蜡做的鞋子。 【译文】 高峻的山峰平视时显得开阔,我乘着天风吹拂着,摆脱了云雾。
【诗句释义】 岭路盘盘行欲迷:山路上弯弯曲曲的,使人迷路。 晚来霜霰忽凄凄:傍晚时,忽然下起了霜和雪。 林间风过犹兼叶:树林里风吹过后树叶被吹得飘落下来。 涧底寒轻已作泥:溪水寒冷到已经结了冰,变成泥泞。 马足蹙时疑地尽:马行走时蹄子踏在地面上,好像地面要被踏平似的。 溪云多处觉天低:因为溪流中云雾缭绕,使得天空显得更加低矮。 倦游莫讶惊心数:我厌倦了这漫长的旅行,不要惊讶于我的心跳加速。
【注释】薄宦:微贱的官职。京师(qīnyùn):指京城长安,即今西安。邱墓:坟墓。松楸:松树和楸树,常用来比喻先人。归有日:回家的日子。汾上:指太原县。兄弟:这里指诗人自己。道:说、讲。旧题诗:指过去写的诗词,此处泛指诗歌。 【赏析】这是一首抒写羁旅怀乡之情的七言绝句。首句“忆从薄宦客京师”,回忆自己曾为官于京城长安,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在京城的孤独与寂寞以及怀念家乡的情感
晓过灵石 清晨我经过灵石,岭上薄雾依微。 望中云物转凄清,林收宿雾初通日,山挟回风尽入城。 客路远随残月没,乡心半向早寒生。 惊鸦满眼苍烟里,愁绝戍楼横吹声。 注释: 1. 晓过灵石:在清晨时分路过灵石。 2. 岭上:山上。 3. 依微:隐约。 4. 云物:云雾和物体。 5. 苍烟里:烟雾弥漫中。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清晨时经过灵石的景象描写。首句“晓色依微岭上横”,描绘了清晨的景色
诗句解释与译文: 1. 霜信风高尘满衣,征人遥与雁南飞。 - 注释: 霜降的消息、秋风的凌厉和满身的尘土。征人是远行的人,这里指的是诗人自己或他人,因为“归”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回归故乡或归隐。雁南飞,即大雁向南迁移,这里指作者在秋天思念家乡。 - 译文: 秋霜降下,天气寒冷,我的衣服上布满了灰尘,而你正像一只孤雁一样远离家乡向南飞翔。 2. 凄凉客向秋深别,珍重身当乱定归。 - 注释:
【注释】: 山行杂诗四首:指王维的《山中送别二首》。此诗为其中第四首。杂诗:指王维《山中留客》: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连天细雪因风急:指王维《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鞭影远牵残照色,马蹄寒踏断冰声:指王维《终南山》中的“终南阴岭秀”句。 定知此后相思处,赢得清樽夜夜倾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节候 - “今年节候太支离,独有闲人次第知。” - 译文:今年节气显得异常混乱,只有那些悠闲的人依次知晓。 - 注释:节候,即二十四节气,古代用来指导农事和日常生活的历法时间单位。“支离”形容节气变化多端,没有规律。 - 赏析:诗人通过“支离”一词表达了当前节气变化的混乱无章,而“悠闲人”则象征那些不忙不乱、能静心观察自然变化的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嘉祐的《山行杂诗四首》中的第二首。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晚云忽散见峰巅,远寺鸣钟思悄然。 晚云忽然散开,露出了山峰的顶端。远处的寺庙里传来了钟声,让我感到一种深深的宁静和沉思。 积雪更宜新月照,轻烟不障暗流悬。 雪地上的新月显得更加明亮,轻烟也不会遮挡住流水的流淌。 行同宿鸟趋林急,稳羡山僧拥絮眠。 我行走时像飞鸟一样急忙地赶路,而山里的僧人却能安然地拥抱着被子睡觉
谢王子言前辈饷酒 逼迫狭窄曾经同巷南北,每看到屋角就有相思。 雨加添庭院际涟漪处,风搅扰窗前竹树时。 不再有樽罍邀我共,坐着愁泥淖出安之。 今宵派入去年梦,一枕檐声成醉迟。 注释: 偪仄:狭窄、逼促。 曾同巷:曾经在同一条巷子里。 每:每次。 看:观察、看。 屋角即相思:屋角的阴影就是我的思念。 雨添庭际汍澜处:雨滴在庭院里打起涟漪的地方。 汍澜:波纹。 时:的时候。 无复樽罍邀我共
清明 乡曲相将作寒食,弟兄无恙共清明。 雨馀花柳逢人好,春半溪山信意行。 上国尘埃聊复涤,中宵魂梦不须惊。 持杯酹向山英道,莫遣移文斥姓名。 注释: - 乡曲相将作寒食:在乡下的节日,我们相聚准备过寒食节。寒食节是清明节前的一个传统节日,主要习俗是禁火,吃冷食以纪念介子推。 - 弟兄无恙共清明:兄弟们都健康平安,我们一起庆祝清明节。 - 雨馀花柳逢人好:雨后,花木和柳树都显得格外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