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云忽散见峰巅,远寺鸣钟思悄然。
积雪更宜新月照,轻烟不障暗流悬。
行同宿鸟趋林急,稳羡山僧拥絮眠。
正好溪风送前路,一灯明灭戍楼边。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嘉祐的《山行杂诗四首》中的第二首。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晚云忽散见峰巅,远寺鸣钟思悄然。
晚云忽然散开,露出了山峰的顶端。远处的寺庙里传来了钟声,让我感到一种深深的宁静和沉思。

积雪更宜新月照,轻烟不障暗流悬。
雪地上的新月显得更加明亮,轻烟也不会遮挡住流水的流淌。

行同宿鸟趋林急,稳羡山僧拥絮眠。
我行走时像飞鸟一样急忙地赶路,而山里的僧人却能安然地拥抱着被子睡觉。

正好溪风送前路,一灯明灭戍楼边。
正好有一阵溪风吹来,照亮了前行的路,同时在戍楼上也能看到一盏灯火闪烁。

注释:

  • 晚云:傍晚的云彩。
  • 峰巅:山峰的最高点。
  • 鸣钟:寺庙里的钟声响起。
  • 悄然:安静,无声。
  • 积雪:指山上的雪。
  • 新月:月初的新月。
  • 轻烟:淡淡的烟雾。
  • 暗流:流动的水。
  • 行同:行走的人。
  • 宿鸟:夜宿的鸟儿。
  • 拥絮眠:抱着被子睡觉。
  • 戍楼:古代边防上的军事堡垒。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色图。作者通过观察自然景观和周围环境的变化,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活的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平静、安宁的感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