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问陶
这首诗是诗人对卫讷旃先生的怀念和对其诗作的赞美。下面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plaintext 散帙,得卫讷旃先生遗诗。因感先生殁后诗卷散轶略无存者,慨然有作,情见乎词(甲辰) 译文:我整理好书卷,得到了卫讷旃先生的遗诗。因此感叹先生去世后,其诗作已经散失殆尽了,感慨之下便有了这首作品,情感在字里行间得以显现。(甲辰) ``` ```plaintext 神龙无全形,古鹤有遗响。 斯文竟零落
《雪中遣兴(甲辰)》 注释: - 荒鸡:指公鸡,因其啼声清厉,故称。邻树:近邻的树木。五更寒:五更时分,即夜深人静时。虚帏:空虚的帷帐或窗户。一灯白:一盏孤灯亮着。湖寺:指靠近湖泊的寺庙。启:开始。人语:人们说话的声音。暗牖:昏暗的窗户。乌啄:乌鸦啄食,此处借指晨光。 赏析: 这首诗以“雪中遣兴”为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冬日里的宁静画面。诗人通过丰富的细节描绘
次韵答阮芸台学使 柬招即往历下之什 伊秉绶 花底长筵次第开,匆匆骊唱莫相催。 樽前读画先搔首,何日明湖载酒来。 注释: 1. 花底:花丛中。次第:依次,逐一。骊唱:指宴会开始时的音乐声。 2. 樽前:在酒杯之前,指饮酒之时。画:指画卷或画作。 3. 明湖:指济南的大明湖,位于市区北部。载酒来:邀请诗人前来喝酒。 4. 注释:此诗为清代诗人伊秉绶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马嘶人语乱斜阳,漠漠连阡水稻香。 注释:在驿站出店后,听到马嘶声和人们的喧哗声,看到斜阳下稻田的轮廓,闻到稻香。 送险亭逢一回首,万峰飞舞下陈仓。 注释:经过险峻的亭子回头望去,只见无数山峰在风中摇曳,仿佛在飞下陈仓谷
【注释】 戊申:指代诗人的生辰。 情话忽在喉,欲言人万里:想说的话忽然从喉咙里涌出来,但想要对远方的人诉说却又远隔万里。 何以达余亲,惟凭书一纸:用什么方法能够让我的家人知道我呢?只有一封书信而已。 低头拈秃笔,絮语不启齿:低着头,手里拿着一支快要没有墨水的毛笔,心里的话语却说不出口。 喜怒呈心颜,讯述杂彼此:喜怒哀乐都表现在脸上,说话的时候也夹杂着彼此之间的信息。 如挥七弦琴,其音俱在指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琉球刀为题,描绘了琉球刀的锋利与坚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命运和理想的深刻思考。 “为言雷雨破檐柱,如听铃镮匣里鸣。”这句诗描述了琉球刀被雷雨击中,发出清脆的声音,如同听到铃环在匣中鸣响。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刀比喻成有生命的物体,形象地描绘出琉球刀的锋利与坚韧。 “昨夜酒酣双耳热,主人示我惊奇绝。”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饮酒之后,听到主人展示琉球刀的情景
【注释】甲辰:指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诗人时年二十岁,在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空:空旷。 残钟:寺庙中因风雨而鸣的钟声。 飞鸟:指水边的鸟。 陂田:池塘周围的农田。 茅屋:指诗人住所附近的简陋房屋。 林外:树林之外。 桔槔:古代一种用来汲水的木制机械。此处借指汲水的工具。 饭牛:喂牛。人语:这里指农家早起忙碌的声音。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幽宁静的田园风光,诗人以清新自然的语言
诗句释义: 1. 月夜怀秀水马五(甲辰) - 在月光下思念秀水,马是诗人的姓。 2. 鸳湖今夜月,照我草堂东。 - 今晚的月光照亮了我位于草堂西边的地方。 3. 却忆鸳湖客,相思应复同。 - 然而我想起了曾经在鸳湖居住过的客人,我的相思之情可能也会与他们相同。 4. 春风寄愁去,烟水青蒙蒙。 - 春风似乎带走了我的忧愁,而烟水朦胧如蒙着一层薄薄的轻纱。 5. 遂有相寻梦,胥山海日红。 -
【注释】 1. 戊申:指唐肃宗至德二载(公元757年)。 2. 远客:远离家乡的游子。 3. 迫:急,急促。 4. 农望岁:即“农事望岁”,意谓农人盼望收成。 5. 归心逐奔马:语出《后汉书·窦融传》。意为急切地希望回家,如同骏马疾跑一般。 6. 嗟予骨肉间:叹息我与兄弟骨肉之情相隔遥远。 7. 五载九分袂:意思是五年中,我与你分离了九次。 8. 万里行:指远行万里。 9. 飘忽无根蒂:漂泊不定
``` 诗句翻译:山骨层层叠叠,破碎各盈尺;界限划分众峰青,丹赭纷然堆积。巍峨的画屏敞展,俯瞰嘉陵白水;半崖簇拥楼观,知是仙灵所居。孤根支撑短亭,杰阁倚临危石;窗棂可数清晰,照眼乱金碧色。时常有飞云来访,亭亭如远客之态;美人喜爱淡妆,岂必摒弃芳泽?何年李将军,留下小斧劈之地。 赏析:此诗为张问陶于己酉年(1799)所作,题咏凤县豆积山崖上的张果祠。诗人通过对祠堂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