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悦
申鉴·俗嫌 或曰.祈请者诚以接神,自然应也.故精以底之,牺牲玉帛以昭祈请,吉朔以通之。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请云祈云,酒膳云乎哉!非其礼则或愆,非其请则不应。或问祈请可否?曰:气物应感则可,性命自然则否。应感如土龙致雨之类。 或问避疾厄,有诸?曰:夫疾厄,何为者也?非身则神,身不可避,神不可逃。可避非身,可逃非神也。持身随天,万里不逸。譬诸孺子掩目巨夫之掖,而曰逃可乎? 或问人形有相,曰
这首诗的译文是:“有时人们会问,为什么占卜和预测会有不同的说法。我说:好的运势会使人得到更多的益处,坏的运势会使人遭受损失。这是什么意思呢?当事情好的时候,我们要努力;当事情不好的时候,我们要尽力去拯救它。这就是所谓的增益。当事情好的时候,我们过分自信,当事情不好的时候,我们过于懈怠,这就是所谓的损害。有人问:有时候,人们会遇到各种忌避。我说:这是天地之间的规律,并非吉凶所决定的。东方主生
申鉴·政体第一 从天子到平民,喜欢和讨厌、悲哀和快乐,它们的标准是一样的。丰足或匮乏、劳苦或逸乐,各有其制度。上足以供祭祀礼仪,下足以供音乐娱乐,这就叫做大道。天下国家是一体的,君是元首,臣是股肱,民是手足。下面有忧民的人,那么上面不能尽欢;下面有饥民,那么上面备膳也不够;下面有受冻的百姓,那么上面就不完备了。光着脚而垂着眼帘,这是不守礼的行为。所以足寒伤心,民寒伤国。 释义:从天子到平民
或问卜筮.曰.德斯益.否斯损.曰.何谓也.吉而济.凶而救之谓益.吉而恃.凶而怠之谓损.或问曰.时群忌.曰.此天地之数也.非吉凶所生也.东方主生.死者不鲜.西方主杀.生者不寡.南方火也.居之不燋.北方水也.蹈之不沈.汉时俗有方忌如西益宅谓之不祥必有死亡商家门不宜南向征家门不宜北向之类是也故甲子昧爽.殷灭周兴.咸阳之地.秦亡汉隆.
自天子达于庶人,好恶哀乐,其修一也,丰约劳佚,各有其制。上足以备礼,下足以备乐,夫是谓大道。天下国家一体也,君为元首,臣为股肱,民为手足。下有忧民,则上不尽乐;下有饥民,则上不备膳;下有寒民,则上不具服。徒跣而垂旒,非礼也。故足寒伤心,民寒伤国
荀悦(148~209),字仲豫,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 东汉史学家、政论家,思想家。 名士荀淑之孙,司空荀爽之侄,其父荀俭早卒。 汉灵帝时期宦官专权,荀悦隐居不出。 献帝时,应曹操之召,任黄门侍郎,累迁至秘书监、侍中。 侍讲于献帝左右,日夕谈论,深为献帝嘉许。 后奉汉献帝命以《左传》体裁为班固《汉书》作《汉纪》,写成《汉纪》30篇。 建安十四年(209年)逝世,年六十二。
荀悦(148~209),字仲豫,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 东汉史学家、政论家,思想家。 名士荀淑之孙,司空荀爽之侄,其父荀俭早卒。 汉灵帝时期宦官专权,荀悦隐居不出。 献帝时,应曹操之召,任黄门侍郎,累迁至秘书监、侍中。 侍讲于献帝左右,日夕谈论,深为献帝嘉许。 后奉汉献帝命以《左传》体裁为班固《汉书》作《汉纪》,写成《汉纪》30篇。 建安十四年(209年)逝世,年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