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攀龙
【诗句】 青樽何处不蹉跎,白发相看一醉歌。 坐久镜中悬片华,望来城上出双河。 杉松半壁浮云满,砧杵千家落照多。 纵使平台秋更好,故人犹恐未同过。 【译文】 在青樽哪里不消磨时光?白发相看共饮一醉歌。 长时间地坐着,镜中映出的自己如同飘动的片片落叶;远望而来,城中出现两条奔流的大河。 半山腰上杉树和松树被云雾笼罩,千家万户在落日余晖中忙碌;即使秋天景色更加优美,老朋友还担心我们没有共同度过。
南楼 南楼暇日坐峥嵘,白发从他望里生。 海近云霞常绕户,山回风雨动连城。 彩毫一散中原色,浊酒偏含我辈情。 千载阳春须此调,少年休说是虚名。 注释: 1. 南楼暇日坐峥嵘:在闲暇时坐在南楼欣赏壮丽的风景。 2. 白发从他望里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白发也自然出现,无需刻意修饰。 3. 海近云霞常绕户:大海和云霞经常围绕着房屋。 4. 山回风雨动连城:山峦的回旋使得风吹雨打也带动了整个城市。 5.
【注释】 杪秋:深秋,晚秋。同右史:与右史一起观赏。南山:指庐山。碣石标:即“石刻”,在山之巅,为古代帝王、达官贵人所立的题诗刻石。清霜:秋天的寒霜。锦林:指茂密的树林。层岩:高耸的山峰。倒映:倒映在水中。平湖:平静的湖水。积翠:堆积的绿树。粉堞:城墙上的红砖。交游:交游广泛,指朋友。空老大:年岁已高,形容人生短暂。一时宾客:一时的朋友。萧条:冷落。梁园:古地名,汉高祖刘邦的封地
【注释】 1. 计吏:旧时指掌管户籍的官吏。神京:京城。此日江湖见友生。指魏使君(名未详)入京师朝觐,与友人相逢于江湖之上。 2. 双五马:汉时以五马驾御车,故称“五马”,这里指两京(指长安和东都洛阳)。南北两专城:南有江陵,北有邺城,皆为京都。 3. 黄金诏:指皇帝诏书。楚客:指南方人。白雪声:指吴地的民歌声。 4. 治行:政绩。不知谁第一:意谓魏使君的政绩如何,无人能比。 5. 独应
【注释】 ①越台:指越国故地的台城。②清光:明亮的月光。③潮声雄鼓角:指潮水的声音像鼓角一样雄壮。④海色壮旌旄(jiānmáo):《后汉书·王充传》载,汉武帝时,李广利伐大宛,得汗血马,天子以为殊绝,命伯玉等持节使四郡比千乘共市丝绢,以和外国。王充《论衡·薄葬篇》曰:“汉兴,西域通朝庭,然尚封为列侯。”这里用李广利事来比喻周都阃。⑤浮云深控嫖姚骑:指在深山里控制着强大的骑兵力量。⑥别驾刀
诗句解析及注释: 1. 青春五马入朝天,稍似明光草奏年。 - 这句表达了送别的场景和心情,"五马"可能指的是朝廷中的五位使者或官员,象征着他们携带着重要的使命和信息,"入朝天"表示他们即将踏上重要的政治任务。而"明光草"则可能是比喻他们像明光草一样,虽被忽视却依然坚持自己的位置和价值,暗示他们的努力和贡献不会被轻易忽视。 2. 方岳只今雄海岱,山河原自壮幽燕。 - "方岳"指代地方行政长官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春色高斋万里生,曳裾常日罢逢迎。 -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美景和远离尘世纷扰的心境。"春色高斋万里生"描绘了春天景色的美好,"曳裾常日罢逢迎"意味着在美好的春光中,作者已经厌倦了世俗的应酬和迎来送往。 2. 云霄未报中丞疏,江汉先传外史名。 - 这两句诗展现了作者的抱负和志向。"云霄未报中丞疏"表示自己尚未有机会向朝廷表达自己的主张或建议
【注释】: 仙令风流百里才,谈经新自蜀天回。 彩毫忽动梁园色,丹灶还邻叶县开。 琴里春生桐柏水,月明人在景夷台。 只今汝颍高贤聚,为有郎官一宿来。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周真阳的赞美之词。首联以“仙令”点出其非凡的才气;颔联则通过“谈经”“丹灶”等意象,突出了友人的博学和雅量。颈联则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描写了友人的高洁形象。尾联则是全诗的升华之处,表达了诗人对其深厚的情谊
【注释】:越台,指浙江杭州。小江干,指钱塘江。汉将坛,指汉高祖刘邦在钱塘江边筑的霸业坛。槎(chá)动星河,大船划过,使天上的星星都颤动起来。组练,古代军中的武装,这里指战旗。渭水到长安,指作者思念故乡的心情。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赠给周都阃的第二首。前两句写越台山下小江干的景色,后两句写送别时的情景。 “越台山下小江干,一曲遥开汉将坛。”越台山是吴地名胜,山上有越王勾践的遗迹
【注】 使君:指魏使君。 春兴满:春天的兴致满溢。 彩笔:指作诗用的五彩笔。 浊醪:指酒。 双阙:皇宫,指长安。 蛟龙:比喻人才。 鸿鹄:喻志士。 淹留:滞留。 楚客:指我。 攀援:攀缘。 桂树:指月宫,传说月中有桂树。 离骚:屈原的《离骚》,是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与魏使君宿于龙洞山寺时同赋的,共二首,此为第二首。诗中写景叙事抒情,浑然一体,意境清丽,风格自然。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