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攀龙
九日 九日陶家菊自黄,更闻飞雁捣衣裳。 谁人对酒能无赋,何处登高不望乡。 二水寒光摇落照,孤城秋色动清霜。 那知极目中原苦,数子江湖未尽狂。 注释 - 陶家菊自黄:指重阳节时,菊花盛开的景象。 - 飞雁捣衣裳:飞雁因秋风起而南行,其声如捣衣,形象地描述了秋天的凄凉与离别之痛。 - 对酒:面对美酒,诗人借以抒发感慨;"无赋"则表明诗人无法用诗文来表达内心的哀愁。 - 登高不望乡:尽管登高远眺
诗句释义: 1. “三楚风流总帝乡” - “三楚”指湖北的三个地区,即郢中、陈郡和蔡阳。这些地方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云集之地。“风流总帝乡”意指这里是才子佳人聚集之所,是文学艺术的中心。 2. “兰台池馆汉诸王” - 兰台是古代皇家藏书的地方,这里提到的“池馆”可能是指皇帝或贵族的私人园林。汉诸王可能暗指汉朝时期的诸侯王,他们在这里游玩,体现了古代皇室与贵族的文化品位。 3.
酬黄山人郡中见怀之作兼呈魏使君 第一句注释:千山佳色指美丽的景色,郡斋前指太守的官署。 第二句注释:楚客即指诗人自己,相思秀句传形容诗人思念之情在诗文中流传下来。 第三句注释:白雪调成表示诗人用白雪般的清高来比喻自己的志向,堪自老指能够独自度过晚年。 第四句注释:青云名在好谁怜表示诗人的功名显赫却无法得到他人的青睐。 第五句注释:胡床夜傍南楼月形容夜晚月光下有人坐在胡床上吟诗作对。 第六句注释
少室仙人玉不如,飘摇来自太林墟。 已参白鹿云中驾,复把青羊洞里书。 二女三花相绮丽,霜毛短发共萧疏。 使君何让临淮守,夹毂双随五马车。 译文: 画中的仙人仿佛是来自遥远的少室山,他的形象虽然美艳却无法与真正的玉石相比。他的飘逸之态仿佛从茂密的森林中飘然而至。他已经在云雾缭绕中驾驭着白鹿飞翔,手中还握着一本神秘的书籍。画面中的两位女子,就像盛开的三朵花一样美丽
老蔓成帷网四邻,纷纷落蕊霅溪滨。 婵媛初服能无客,窈窕空山若有人。 杨柳摧残彭泽隐,桃花俗杀武陵春。 独怜远道难为理,欲采何由寄所亲。 诗句解析 1. “老蔓成帷网四邻”:描述薜荔藤蔓像帐篷一样覆盖在四周邻居的房舍上,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乡村景象。 2. “纷纷落蕊霅溪滨”:形容薜荔花纷纷扬扬地落在霅溪边,增添了一抹生动的春色。 3. “婵媛初服能无客”:指穿着朴素的妇女
城下春江环绕着房屋斜向,谁人打开了三径俯看龙沙? 客人携带的是彭泽先生的酒,人指的是指南州的孺子家。 一剑寒光摇曳北斗,西山秋色送云霞。 现在天下没有志同道合的同调,高枕无忧从君享受物华。 注释: 1. 城下:指城外。 2. 春江:指城外的江。 3. 三径:指隐者所居之处。 4. 龙沙:指江边沙滩。 5. 彭泽先生:指陶渊明,因曾任彭泽县令,故称。 6. 孺子家:指南唐后主李煜
注释: 寄题子与使君薜荔园 其一 - 太守:太守,古代地方官名。园:指园林、花园。自一邱:从一个地方(即一座小山丘)开始。遥看:远远地看。沧洲:大海,这里指湖泊。湘君泪:相传湘君是舜的妻子娥皇和女英,她们的眼泪化作湘水,流经洞庭湖。赋罢深知楚客愁:指屈原《离骚》中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等句子,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亡的深深忧虑。黯淡:暗淡,朦胧。天目雨:指浙江天目山的瀑布
诗句释义: 湖上高斋此一时,垂萝四面绕茅茨。 欲令何处红尘入,可道窥人片月疑。 色借古松成远势,意含幽石有馀姿。 空传蒋诩开三径,不遇裘羊那得知。 1. 诗意解读: - “湖上高斋此一时”表达了诗人对于湖上住所的珍视和怀念,这里的“一时”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时刻或瞬间,反映出诗人对这种宁静生活的珍视。 - “垂萝四面绕茅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自然景象,垂挂的青萝环绕着茅屋,给人一种宁静
【注释】 遥向:远远地。汝阳,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的别称。青门:指洛阳城北门,因在汝州之南,故以“青门”名之。白云:此处借指汝州。已道:已经说。风波:喻世事多变。摇落:草木凋零,比喻时世衰落。九歌:相传为屈原所作。《九歌》中《礼魂》、《少司命》诸篇,皆言及楚国旧事。自我思公子:谓怀念昔日与公子相处的时光。七发:枚乘作赋名。使君:对人的尊称。齐名:相提并论。千载:很久。惊心:心中震惊。
注释: 青萝馆 其一 青萝馆,位于洛阳城西,是唐玄宗的别墅。使君,这里指诗人自己;延眺,远望眺望;北渚,即北边的小洲;清阴,清凉的树荫;烟杂南山,烟雾和南面的山相融;黛色,指山的颜色像黛墨那样黑;台敞高秋深染翰,台门宽敞在秋天时更显开阔;庭虚斜日净衔杯,庭院空旷斜阳下更加明亮;荣叟,荣封的老头儿,即李荣。薛荔,一种植物,常带刺。 赏析: 《青萝馆》组诗共三首,这是其中的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