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高斋此一时,垂萝四面绕茅茨。
欲令何处红尘入,可道窥人片月疑。
色借古松成远势,意含幽石有馀姿。
空传蒋诩开三径,不遇裘羊那得知。
诗句释义:
湖上高斋此一时,垂萝四面绕茅茨。
欲令何处红尘入,可道窥人片月疑。
色借古松成远势,意含幽石有馀姿。
空传蒋诩开三径,不遇裘羊那得知。
- 诗意解读:
- “湖上高斋此一时”表达了诗人对于湖上住所的珍视和怀念,这里的“一时”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时刻或瞬间,反映出诗人对这种宁静生活的珍视。
- “垂萝四面绕茅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自然景象,垂挂的青萝环绕着茅屋,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向往。
- “欲令何处红尘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排斥,他希望将外界的尘世喧嚣隔绝在外,保持内心的清净和平和。
- “可道窥人片月疑”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隔绝的效果,诗人通过描述月光投射在茅屋上的情景,让人联想到自己如同一个隐士般的存在,远离尘世的纷扰。
- “色借古松成远势”描绘了古松的形态特征,它的影子似乎随着松树的延伸而扩散,形成了一种深远的效果,这既象征着诗人心境的高远,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 “意含幽石有馀姿”则是对前文的进一步深化,诗人通过对石头形态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复杂。石头虽然静默无声,但却蕴含着无尽的生命力和情感,这与诗人的内心世界相呼应。
- “空传蒋诩开三径,不遇裘羊那得知”这句话可能是对前人的一种引用或借鉴,蒋诩是汉代的一位隐士,据说他开辟了三径通幽的路径,以躲避尘世的喧嚣。这里诗人借用这一典故,表达了自己追求隐居生活的愿望和理想。同时,他也表达了一种无奈的情感,即在现实中难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只能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 赏析:
- 此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表达诗人的内心感受,展现了一幅宁静致远、超然物外的画卷。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疏离感。
- 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悟,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这种表达方式不仅使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使读者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启示和思考。
- 这首诗也体现了李攀龙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他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向往。同时,他也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揭示了人生的真谛。
- 此外,诗人还通过使用一些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他将自然景物与人的内心情感相对应,通过景物的变化来反映人的内心变化,从而使得诗歌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也是一首诗歌形式的山水诗。它通过描绘山水之美,传达了一种与世隔绝、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这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人性的一种反思和呼唤。